AI圓夢 20元能與離世親友聊天互動

人工智慧(AI)正成為幫助人們應對喪親之痛的新工具,讓人在失去至親後仍然能夠與他們「對話」。

邦莫(Michael Bommer)發現自己已經處於大腸癌末期時,花了很多時間和妻子艾內特(Anett)討論他離開後的生活。

艾內特告訴他,她將最懷念的其中一件事就是隨時能夠向邦莫提問,因為邦莫博學多聞,總是與人分享他的智慧。

這激發了邦莫的一個想法:用AI再創造他的聲音,在他過世後繼續留存。

邦莫和他的朋友、AI平台Eternos執行長洛卡斯齊奧(Robert LoCascio)合作,在兩個月內,他們打造一個「全面、互動式AI版本」的邦莫,Eternos公司表示,該技術將讓邦末的家人能夠「參與他的人生經歷和見解」。

過去幾年,與喪親之痛相關的AI技術領域不斷成長,出現許多發展這一科技的公司,Eternos就是其中之一。

加州的StoryFile是這一領域最知名的新創公司之一,該公司的科技能讓使用者與預先錄製的影片互動,並針對使用者提出的問題,以演算法檢測出最相關的答案。

另一家公司HereAfter AI的「生命故事虛擬化身」(Life Story Avatar)提供類似的互動體驗,使用者可以透過回答提示或分享他們的個人故事,來創建生命故事虛擬化身。

聊天機器人Project December指導使用者填寫問卷,回答有關個人和其特徵的重要事實,然後收取10元費用,就能模擬與該角色的文字對話。

Seance AI公司免費提供和去世的親人互動的虛擬方式,AI生成親人的聲音等額外功能可再支付10元取得。

雖然有些人用這些科技作為面對悲痛的一種方式,但也有人對於公司使用AI試圖維持與逝者互動感到不安,還有人擔心這會讓哀悼的過程變得更困難。

劍橋大學未來智能中心(Centre for the Future of Intelligence)研究員卡塔齊娜·諾瓦茨克-巴辛斯卡(Katarzyna Nowaczyk-Basinska)與人共同撰寫一份相關研究,她表示,關於大規模使用數位模擬逝者的技術,其潛在的短期和長期後果所知不多,目前,這領域仍然是「一場巨大的技術文化實驗」。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谷歌導航避收費站 功能看似方便卻是「坑」 致駕駛挨罰
拜登新政策有漏洞 無證客被捕登記後 又釋放入境
賣淫、販毒、謀殺 委國最大黑幫滲入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