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幫忙 桃園水資源聰明回收

桃園市水務局積極闢建水資源回收中心,但汙水處理涉及機械設備、微生物和流體力學等變數多,過往靠人為判斷操作恐顧此失彼,桃園率全台之先引進大數據分析,經1年蒐集後交由AI重新排列組合,找出各變數最平衡狀態,不但達到放流水質最佳化,也能省電、延長設備年限。

水務局指出,水資源回收中心攸關城市水資源命脈,過去每座廠區不僅得花費幾百萬打造資訊系統,還得委託廠商操作和維護,卻因各廠區系統跟規格有異,加上各廠處理流程和設備種類不盡相同,較難整合。

尤其汙水微生物分解糞便、菜渣等,要靠機械設備曝氣供氧才能活躍,池槽也不能是一灘死水,得有機械設備促進流動,但各項變數環環相扣,過去都得靠經驗判斷,卻往往顧此失彼,過去曾為省電採24小時低曝氣,卻導致微生物死光。

桃園市水務局看準5G和AI時代來臨,首創串聯物聯網、雲端數據整合及智慧化輔助決策,發展「桃園市智慧水資源回收中心雲端統合管理平台」,2020年開始蒐集水資中心的設備資訊轉譯至雲端,將數據匯入水質模擬軟體運算,藉此預估水質狀態、水質模擬成效、設備可降低運轉時數等參考值。

模組建立後,水務局11座中心不再各自為政,未來新落成的水資源處理中心也可共用,解決全市各大小廠資料差異的問題,不用重複投入資訊建置費用,並提供各水資中心線上日常營運管理紀錄填報、進放流水監測資訊,減少相關書面陳核,提高管理成效。

像是全台最美水資源回收中心「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透過物聯網數據分析,找出前5大「吃電怪獸」,將耗能設備全面汰換升級或調整操作模式,年省133萬度電、約360萬元電費,還能達成放流水質最佳化,延長設備生命。平台也可精準掌握設備健康度,即時通知設備故障,並提供自動維修派工,設備妥善率提升至99%,實現環保與經濟效益雙贏。

桃園創新作法讓中央也跟進研發,時任汙水設施管理科長鍾淑女,也獲選為今年桃園市模範公務員,並將代表桃園市政府參加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