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指引上路 金融業訂自律規範

金管會調查,已有108家金融業使用AI,其中29家使用生成式AI。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調查,已有108家金融業使用AI,其中29家使用生成式AI。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融業要用AI就要能負責任。金管會20日宣布「金融業運用AI指引」即日起上路,各金融業公會都將依照此指引訂定自律規範,若違反自律規範將有罰則,指引中明訂金融業運用AI除要建立問責機制,也要有緊急關閉機制,在運用客戶個資訓練AI時,搜集個資範圍要最小化。

金管會亦公布5月針對377家金融機構與周邊單位進行的調查,已有108家金融業使用AI,其中29家已使用生成式AI,金融業運用AI主要在三大業務,即內部行政作業、智能客服、行銷廣告,在108家使用AI的金融業中,以銀行業有28家使用到AI,占比74%最高,運用生成式AI也是銀行最多。

金融業使用AI的領域主要是內部行政作業占20%、智能客服16%,另三項各佔1成,一是風險管理,主要是資本計提與評估客戶風險;二是KYC(認識客戶)與防範金融犯罪,像是防詐的客戶行為偵測;三是精準行銷。

金管會表示,AI指引只是行政指導,類似指南或手冊,目的是要協助金融業「負責任」的使用AI,還不會有金檢或處罰。但後續將由各公會參考訂定自律規範,銀行公會已完成,證期局亦已要求證券、期貨、投信顧公會等,在指引發布後一個月內制定自律規範報金管會,壽險公會也將訂自律規範,在自律規範訂出後,各金融業要訂自家內稽內控中,檢查局金檢時就可能會查核。

指引中明訂,若金融業要使用AI,要建立組織架構及問責機制,如成立委員會,來負責監督管理AI系統的運用;並建立「緊急關閉機制」,參考歐盟規定,對民眾影響大的關鍵系統,將來碰到人員無法控制或介入時,可有權關閉整個系統。

其次是保護隱私及客戶權益,金融機構在訓練AI模型時,搜集客戶資料要最小化,因訓練AI需要很多數據演算,但不是所有跟客戶有關的資料都可使用,參考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規定,個人適當、相關、攸關的範圍才能使用。如要了解客戶買某金融商品的行為,不需要特別了解客戶家人是誰;或洗錢防制上,沒有必要將客戶的婚姻狀況放到模型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環球晶明年產能翻倍跳
訊連人臉辨識 明年貢獻營收
台股回跌 兩大內資百億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