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 基礎打起
教育部積極推動AI教育,計畫將AI課程延伸至中小學,規畫高中AI多元選修課程與競賽,這顯示教育界對AI的重視。但有來自教育團體和學者的質疑,提醒AI教育不能操之過急,除了技術傳授,更應重視倫理框架的建立和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
目前多數教師並未接觸過AI相關知識,師資明顯不足,如何在現有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額外自學AI課程,對教師是一大挑戰;且教育資源不均衡,偏遠地區學生如何獲得高品質AI教育也面臨更多困難,這都是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
隨著AI教育的擴展,倫理問題也逐漸浮現。AI的能力並非完美,當前的AI教育在缺乏倫理框架下,會讓學生無意間受到AI偏見和歧視的影響。受限於訓練資料的先天不足,AI在性別、種族偏見等方面具有潛在風險,這些風險可能在教育場域中被放大。
校園競爭性AI比賽的推動若無有效監督,可能會助長不健康的競爭文化,甚至為不道德行為提供溫床。AI的深偽、幫學生寫作業的能力,都可能變成學生濫用AI的典型案例。這提醒我們AI的應用不僅是技能問題,更涉及如何理解和使用這些技術的道德標準。
因此教育部推動AI教育時,須重視將倫理框架與AI課程同步發展實施,這不僅關乎技術層面的學習,更關乎未來面對科技的道德抉擇。AI教育不應只是單純的技術訓練,還應幫助學生理解技術的社會影響,並培養責任感和道德意識。
除倫理問題,學習動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城鄉差距並不僅只是資源分配的問題,真正挑戰在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使在資源豐富的城市,許多學生依然面臨學習動機不足的問題。
AI的學理基本包含數學和資訊科學,中小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基礎來懂得AI的種種理論不無疑問。因此,AI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教材內容特別重要,如果只是單純教導學生如何用AI,而不教AI背後的基礎知識,這樣是否失去了AI教育向下扎根的意義?
AI無疑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台灣的積極推動顯示出政府對於AI數位人才培養的重視。AI倫理框架的建立、師資的培育、教材的研發以及學習動機的激發,都是AI教育成功推行的重要關鍵。
面對快速變化的科技浪潮,教育部除了推動AI教育,應該採取更全面的政策培養學生的STEM素養,台灣才能真正為下一代的科技人才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全球品牌創新永續協會理事長)
看更多相關新聞
美股收跌!輝達重摔超過4% 道瓊下殺410點
郭智輝喊話 4年內台灣AI拚世界前3
OpenAI企業用戶暴增 擬推高價訂閱
工研院新科院士發表感言 黃仁勳:機器人是千載難逢機遇
科技巨頭和AI還未泡沫!外資:沒有估值風險但問題出在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