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 大禹和八田與一的反思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大禹治水,竟然現今高中生普遍不知,引發家長憂慮,結果有所謂斜槓網紅又在那邊秀出「愛台101招」:大禹治水,只是傳說,不知道也無所謂啦,高中生知道八田與一比較重要!也有假日本人網紅跟著唱和:大禹三過家門不入,就是職場霸凌,台灣人不必學啊!實在是,該怎麼說呢,成大歷史系為什麼今年個人申請招不到人?就因這股去中國化浪潮,弄壞了大家對歷史研究的興趣,甚至不敢有興趣,因為,如果有高中生說,我對大禹治水有興趣,想要就讀歷史系,將來到大陸進一步研究,會引來師長與同儕什麼反應?

「大禹治水只是傳說!中國那種地方就是霸凌社會!去研究八田與一比較重要!」好了,你講了幾十年的八田與一,下場就是歷史系招不到人。不是嗎?八田與一在哪裡?不就在成大旁邊嗎?注意喔,成大土木系有一座「工程之父大禹像」,小心下次有人要你們拆除大禹像,改放八田與一雕像。

八田與一,確實應該知道,只是,那不過是一丁點歷史知識,或者說基本通識,要怎麼跟大禹治水相提並論?實在是,該怎麼說呢,整個公民論壇竟然沒人可以把大禹治水的事情講清楚。有媒體評論說,「大禹治水等同於希臘神話的普羅米修士引火到人間」,就不是這樣啊!大禹治水已經找到考古學與地質學證據了,就刊登在2016的《科學》期刊,台大人類學系也有參與這項研究。怎麼會說,「司馬遷隨便寫寫,在他之前都沒人提到黃帝!」你如果是這樣讀歷史,難怪引不起年輕人對歷史的興趣。

端午節剛過,司馬遷為什麼把屈原跟賈誼放在一起做傳?因為兩人都是司馬遷的個人投射?我說:就不是嘛!屈原死於自殺,而賈誼,司馬遷沒寫,但也可能死於自殺。這樣一來,是不是馬上生出了一個歷史題目:33歲過世的賈誼,到底死因為何?

但你看台灣社會有在討論嗎?端午節一到,那些糊塗的政治狂熱份子,就巴不得農曆5月4日再來就是5月6日,完全不想看到屈原與划龍舟,因為那是中國的東西,就跟大禹治水一樣。針對招生掛零,成大歷史系發了聲明,結果通篇沒有出現關鍵字:中國。

在台灣,你讀歷史,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就是中國,不是嗎?結果現在一天到晚在去中國化,年輕人誰要去讀一個被同儕鄙夷的科系?

大家知道嗎,秦始皇的陵墓至今仍未開發,中國的歷史研究隨時都會出現爆炸性的發現,而台灣的歷史系學生與學者,如果能夠參與其中,是不是生涯發展就會完全不一樣?不此之圖,整天在那邊搞去中國化,連歷史系也在跟著亂,難怪大家不想念了。

講到八田與一,真的,時下的「愛台網紅」,多少人就靠蹭八田與一,還有其他愛台標誌,肚子沒東西也可以在網路上吃香喝辣?「愛台」二字宛如味精,被那些人濫用,弄壞了大家的胃口,但代價,卻是其他人在承擔。

大家在講「重AI、輕人文」,所以人文社科招不到學生,試問,當今AI大國是哪一國?第一當然是美國,第二就是中國啊!

在AI時代,你要以中文資料做任何研究,絕對躲不開中國大陸!因為,簡體字網路資料庫是訓練AI大語言模型的大水庫,你把中國兩個關鍵字砍掉也沒用,就是會被簡體字資料庫滲透進去。

所以說,要因應「AI對歷史學的衝擊」,最重要一步就是認清,簡體字的資料你要怎麼面對?如果不使用,你得出的研究,有多少可信度?你光用繁體字去訓練AI,是遠遠不夠的啦!但你看成大歷史系的聲明裡,講AI也是沒有講到重點。(作者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