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來襲 對文組生來說是危機還是轉機?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蔡采紋

隨著全台掀起黃仁勳旋風,台灣站在AI的風口浪尖。黃仁勳近期在台灣發表關於人工智慧(AI)的演講,也引發文組生的就業焦慮,擔心自己會被AI取代或被社會淘汰。一名台大女學生在大學生論壇提到「不是理工、不會程式的公務員系,之後就是被淘汰的那群人了…」,但筆者認為或許被取代的就業焦慮不僅出現在文組,同時理工科系的學生也會出現就業焦慮。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各行業漸漸導入AI技術,現在ChatGPT、Google Bard等AI聊天機器人受到重視,甚至許多學校課程都將其納入,期望學生可以接軌AI跟上時代的進步與腳步。科技成為社會的主流,也造就了文組科系在社會中成為弱勢,被貼上低薪、無用、易被取代的標籤。在台灣社會中,多數人對理工科系充滿期待,認為就讀理組之後進入科技業成為工程師、或成為醫師、牙醫,為之後的年薪百萬邁出第一步。

科技進步對文組學生是危機也是轉機

也因為這樣的環境,文組學生儼然成為弱勢,也想轉職進入科技業。然而,科技的進步、聊天機器人上線,學會程式語言的門檻降低,甚至有時候只要「看得懂」程式語言、會下指令就好,不一定要從頭寫出程式語言。因此筆者產生的疑問是,在科技發展下倘若某些理組科系在學習期間主要以程式語言、程式設計為主,那在AI機器人推出並且不斷進步的今天,未來的他們還剩下什麼?

根據教育部截至2023年7月的統計,各校已開設305門人工智慧相關課程。不僅開設專門課程,陽明交通大學也鼓勵各學門將AI應用納入教學。科技進步的今日,看似對理組學生是莫大的機會,但一體兩面的是程式設計的門檻降低,會讓文組學生更容易碰到門檻;理組學生面對AI的進步、增加的競爭者則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回歸人本避免被AI取代

AI浪潮下,看似每個人都面臨到可能被取代的危機,有什麼職業是可以避免被AI取代?筆者認為,目前AI科技僅限可以解決具有解答的問題,然而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關係網絡及情緒都不是現有的科技能夠解決的。現有的AI不具有思考、創意、人文社會的道德判斷。因此,在AI來勢洶洶的今日,我們更應該回歸以「人的價值」進行思考創造人本價值。

AI或許可以解決程式的錯誤碼、分析大量數據,但卻無法給予數據解釋意義,無法透過創意策略舉辦活動,也無法共情、社交。而這些AI無法做到的都是人文社會學科,也就是文組所學習研究的主要領域。AI的產生是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帶給人類更方便的社會,不論是理工科技還是人文社會,終究會回到原點,回到人與人相處的本質。

在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跨領域人才

綜合以上,筆者認為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無法單純以文組、理組的二分法一概而論,兩者之間的界線已經愈趨模糊。文組為了因應資訊社會的變遷,需要學習理組的程式語言與邏輯思考;而理組也不可能僅憑寫出程式或資訊,而需要回過頭思考人本與創意發想。在社會中,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理工的邏輯思考,同時也需要人文的道德價值與思辯。未來教育如何達到兩者的平衡,也是需要進一步思考探索的重要議題。

作者為台灣智庫研究部副研究員、陽明交大傳科所碩士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從繪圖晶片到AI晶片,黃仁勳幫台灣建構的半導體國防!

AI旋風吹倒非核家園「神主牌」?

看更多相關新聞
AI夯加少子化 文組招生陷危局
因應困局 文大中文系合併 文藝組校友不滿
AI工作3萬筆 逾半不限制科系
AI需求暴增!工研院上修台灣半導體產值年增17.7% 拋出2項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