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是文組末日?台大醫科入學逆勢採計社會 作家揭關鍵:人文無法被取代

日前台灣大學醫學系宣布115學年申請入學,取消採計學測英文科成績,改納社會科成績,但同時頂尖高中如建國中學、北一女的「人文社會資優班」也在今年走入歷史。對此,作家楊照指出,正因為AI潮流來勢洶洶,我們會更需要人文與社會的訓練,才能夠留住不會被淘汰的行業。

針對現今產業變革,楊照在廣播節目《世界一把抓》上提到,以往認定為「金飯碗」的醫療產業逐漸被資通訊產業取代,他指出,受到AI的衝擊,台灣產業的發展朝半導體傾斜,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隨之越加鞏固,因此反映在股市上高科技股的持續漲幅及人才需求。

楊照舉例,經過AI重新布局後,服務業轉變為自動點餐、機器人送餐到桌,越來越詳密的導航系統也進而發展成「無人司機」。他強調,過去醫療產業是培養技術層面的人才,而現今有累積至今的龐大資料庫,AI醫生在讀取資料庫後,經驗很快就會超過一般醫生,導致職業結構改變,「AI取代了我們所熟悉的醫生」。

楊照續指,除了技術層面外,醫療行為還包含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治療病人也包含心理層面的撫慰。他提到,孕婦在生產時也希望能夠得到醫生的關懷,因此即使是醫療行業,未來醫生要具備的能力會從技術面變成服務層面。

對於台灣教育,楊照提到,台大醫學系在「黃仁勳現象」正巔峰時期,將採計科目英文改為社會並非巧合。他強調,未來醫生與病患的互動,「信任」將成為關鍵,這也包含特定的社會性、人文性。他也指出,未來醫療業更勢必要重視人文,而頂尖人社班關門的選擇,反而凸顯未來觀的缺乏,「AI不能取代的,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