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獨強!5月工業生產指數連3紅 全面復甦要看下半年

2024 年台北國際人工智慧展(AI EXPO Taiwan 2024)。美聯社
2024 年台北國際人工智慧展(AI EXPO Taiwan 2024)。美聯社


經濟部統計處今(24)日公布5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8.2,年增16.6%,已連3紅,增速也是34個月來最大。統計處副處長黃偉杰坦言,國內製造業動能仍圍繞在AI、半導體等領域,但其他業別仍在高高低低波動,還在等待全面復甦的穩定訂單出現。

根據經濟部的預測,6月製造業指數約在92.5至96.5之間,年增12.5%至年增17.3%;意味著自今年4月起,已將連續3個月雙位數成長。

黃偉杰表示,雙位數成長主要是因去年基期偏低,預計這樣的動能會延續至今年7月;但自去年8月起,工業生產指數開始復甦到90以上,下半年若還要維持雙位數成長,尚待更明顯的需求浮現。

近期工業生產指數。經濟部提供
近期工業生產指數。經濟部提供

從各業別來看,受到AI、高速運算、雲端資料等服務暢旺,推升資訊電子產業續強,包括5月電子零組件業指數100.32,指數為歷年同期次高,年增29.31%;其所屬的積體電路業指數109.8,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0.99%;2項增速皆是3年3個月(2020年3月)以來最大。

至於5月面板及其組件業已連續3個月負成長,機械設備業、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率則由正轉負。

黃偉傑表示,面板一則是因618檔期及下半年奧運賽事商機,該拉的貨已經結束了;再者,雖然面板在外銷訂單轉好,但因是大尺寸面板漲價效應帶動,國內實質生產的量能仍是回落;接下來要轉正,就要看下半年電子新品上市能否掀起新一波拉貨動能。

汽車零組件則是歐美庫存去化不一,庫存去化了就下單,庫存仍有就沒單,訂單時有時無很不穩定。機械設備業則隨半導體投資動能起伏。

黃偉傑表示,根據受查廠商回報,雖然國際情勢已慢慢好轉,但訂單仍以庫存去化後的回補為主,多為急單、短單,長期仍還在觀望中,工業生產指數能否續旺到下半年,要看消費電子新品上市後的拉貨動能。

雖然多數產業仍不明朗,但受惠AI、半導體商機,以及低基期效應,今年1-5月的累計平均工業生產指數為89.72,年增9.72%。

經濟部也預估,第2季製造業指數約在92.59至93.92之間,年增14.7%至16.3%;上半年製造業生產指數約在89.93至90.59之間,年增10.4%至11.2%

近期製造業生產指數。經濟部提供
近期製造業生產指數。經濟部提供

更多太報報導
坦言中小企業對「稅」比較敏感 經長籲美國支持避免雙重課稅法案
美國記者關切台灣是否因科技業重啟核電 郭智輝:暫時沒辦法
地震、缺水嚇跑外資? 郭智輝:運用科技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