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識讀風起!國立苑裡高中舉辦媒體素養講座聚焦師生查證能力

記者/張育騰

圖說: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受國立苑裡高中邀請,辦理兩場媒體素養講座,上午為教師場(上圖),下午為學生場(下圖)。

位於苗栗與台中交界的苑裡,海風徐徐,不僅帶動堤岸上的風力發電機轉動,創造能源,也將媒體素養議題帶進了國立苑裡高中。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應邀出席苑裡高中的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講座,共120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講座分為教師場與學生場。

國立苑裡高中校長彭昕鋐說:「同學們生活在很便捷的時代,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這也是最複雜的年代,資訊爆炸,很難辨別真假,現在還來了一個大魔王叫『AI』,更加考驗各位的媒體識讀能力。」

國立苑裡高中教務主任葉育光表示:「媒體識讀不是單一科目的議題,而是跨領域的挑戰,希望藉此講座,讓各科老師能夠互相分享彼此的竅門,也將在教室中的教學問題拿出來討論,共同教學相長。」

基金會從每週闢謠TOP10帶大家認識假訊息的樣態,說明為何假訊息如何隨著議題變形、擴散,進而混淆視聽,「假訊息的目的常常不在於要你相信,更多時候是要你對一切冷感、打消你對議題的興趣。」

而說到AI假訊息的查證,張育騰以「法國聖米歇爾山」為例,帶大家思考:製作這樣的AI圖有什麼意義?「可能是詐騙,可能是帶風向,但很多時候就是為了賺流量,有流量就有機會變現。」

席間有老師詢問:「目前AI生成圖像,還可從細節用肉眼判斷,未來會不會進化到肉眼也無法辨識?」張育騰表示,這是可預期性的發展,現在人類抓到的錯誤,都是AI進化的原動力,雖然各大社群平台開始要求AI生成內容須標示為AI生成,但這仍有其侷限,因此掌握基本媒體識讀能力才是最好解方,「這則訊息的動機是什麼?來源可信嗎?我有無管道查證?」

也有老師提問:「現在有查核組織協助做查證,但訊息真的太多,查核組織也分身乏術,不見得任何資訊都有查核報告,那該如何獲得正確資訊呢?」張育騰以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Spotfiy為例,未來,新聞或許也將如同音樂、電影、連續劇,閱聽眾每月小額付費以換取正版合法內容,減少我們查證的時間,但在此之前,張育騰呼籲:「我們可先建立自己的媒體白名單,好的內容多分享多點讚,不好的內容請勇敢檢舉、按下『我不感興趣』。」

圖說:國立苑裡高中校長彭昕鋐開場時,提醒同學生活在最方便也是最複雜的年代,必須要有好的媒體識讀能力,才能駕馭AI工具。

記者張育騰

核稿陳柏樺

 

媒體素養教育講座,歡迎各級學校機關邀約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推廣媒體識讀,協助民眾累積媒體素養、增強對不實訊息的識別能力。我們提供從校園到社區、各種年齡層都能參與的講座或查核工作坊。

歡迎全國各級學校機關來信邀約 👉 tfc@tfc-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