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音樂新創涉嫌侵權 美國音樂大廠聯合提告

圖/翻攝X
圖/翻攝X

獨家報導 記者王佳琦/綜合報導

美國數家音樂大廠聯手全美唱片業協會(RIAA),於6月24日控告AI音樂新創公司Suno AI與Udio,指控其涉嫌「大規模」侵權。此案因被告未經授權使用版權保護的錄音資料來訓練AI模型,原告方包括產業三巨頭環球(UMG)、華納及索尼音樂等。

Suno公司於2023年12月推出的AI作曲服務Suno AI,除了擁有獨立網站,還與微軟合作導入Copilot;而Udio則是由Uncharted Labs開發營運,因產生Diss知名饒舌歌手的〈BBL Drizzy〉瞬間爆紅。這兩家公司提供用戶透過關鍵字提示自動演算作曲的功能,其高品質的輸出令人難以相信是在幾分鐘內快速生成。然而,兩家公司始終將數據庫來源稱作「機密商業資訊」,導致RIAA與各大廠提起訴訟。

Suno的侵權一案由波士頓麻薩諸塞聯邦地區法院受理,Udio侵權案則由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受理。原告要求兩家公司承認侵權、禁止使用版權保護內容,並針對每件侵權作品求償最高15萬美元,或根據原告實際損失和被告利潤擬定金額。

RIAA在新聞稿中指出,這兩家公司大量抄襲受原告版權保護的音訊並導入AI模型,資料橫跨各流派、不同時代與風格的藝術家的大量音訊,唯有透過這種方式才能維持運作。RIAA新聞稿中也引用了多位音樂社群與企業老闆的聲援評論。

RIAA主席暨執行長Mitch Glazier表示,音樂產業其實已經接納AI,並與負責任的開發者合作,建立以人類創意為核心的永續AI工具,並讓藝術家與詞曲創作者掌握主導權。「只有開發者願意合作時,我們才能邁向成功。」他抨擊「像Suno和Udio這般侵權的服務聲稱複製藝術家畢生的創作,並在未經同意和不予以報酬的情況下為自己謀利是『公平的』,如此做法阻礙利於所有人、真正創新的AI前景。」

顯然,唱片大廠與RIAA的訴求是立基於健全與合法基礎的AI音樂服務,新聞稿引述起訴書內容表示,未經授權的抄襲將迅速且毀滅性地侵蝕受版權保護的音訊之價值和完整性,甚至導致「AI音樂淹沒市場」、「使人類作品貶值被取代」。

另一方面,Suno公司執行長Mikey Shulman在科技媒體The Verge報導中聲明他們的技術是「變革性的」(transformative),旨在生成全新的作品,而非記憶和重複既有內容。他也強調,Suno不會允許使用者使用特定藝人名字的關鍵字。「我們原本很樂意向提起這起訴訟的唱片企業解釋這一點(我們真的試著這麼做),但他們不願進行善意討論,而是回到由律師主導的老套路。Suno是為新音樂、新用途和新音樂人建立的,我們重視原創性。」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