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保麗龍飄海面 台灣最髒海域泡沫垃圾綿延1公里

桃園觀音白玉,照片綠色和平提供
桃園觀音白玉,照片綠色和平提供

撰文/賴若函

回頭看向船尾,那泡沫在海上蜿蜒如河,倒映著我們的影子,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不適感。當我們看到漂流垃圾、可見塑膠或是油汙滿布海上時,通常想到的是人類捕食的魚類是否遭到汙染。事實上這類汙染有能摧毀的是更根本的,海洋的生育力量。」知名小說家吳明益在台灣第一次繞島科研的航程中,寫下這一段話。

距離今年530日,被暱稱「小多」的「多羅滿號」漁船,載著25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員、學者、藝術家出發的環島航行,已過了三個月。這艘由賞鯨業者林振利義務贊助的船,和15年前黑潮第一次繞島時是同一艘,只是這一回,黑潮不只留下文字、影像創作,更為台灣帶來第一份海洋科學調查的全紀錄。


黑潮公布初步結果:五月底起共有三次的航行,將台灣本島、離島都走了一遍,停靠了十三座漁港、完成51處海上測量點,主要執行溶氧量、塑膠微粒、水下聲音三面向的調查。


初步結果發現,海漂垃圾密度最高的地方分別是基隆潮境、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及屏東小琉球,其中塑膠垃圾占了66%,其次為保麗龍。

「船開到高雄港近紅毛港的外海時,我們發現一條散發著臭味的泡沫潮界線,綿延長達一公里,當天團隊馬上進行採樣、送交海保署化驗。」黑潮執行長張卉君表示,海洋保育署後續判定是船隻排放廢水造成。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孟培傑進一步分析,發現泡沫物質有「酚」超標的情況,酚對水中生物具高度毒性,透過食物鏈累積甚至可能影響生存,「常見酚類汙染源多來自煉油廠、造紙廠、防腐工廠,儘管透過海域稀釋,仍然會累積在生物體內。」他呼籲地方及中央主管機關應進一步追查汙染物形成原因,進行定期海域垃圾及汙染現況分析調查。

對於海洋汙染議題,不只是黑潮關心,綠色和平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則從海岸下手,在八月底透過日本、韓國行之有年的目測快篩調查法,做出海岸垃圾全調查,在121個檢測站中,若以民生常用的黑色垃圾袋為單位,「台灣海岸堆積了約十六萬袋垃圾,過半集中在10%的海岸線上,其中又以新北、嘉義、台南三縣市的海岸上最多。」綠色和平基金會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


「接下來要一季做一次,還有三次,希望從中找出累計與變化趨勢。」顏寧說,過去常採用的國際淨灘行動(ICC)調查方式,是在淨灘的同時,由參與者計數、分類垃圾,統計出最常見的海洋廢棄物數量,但是這樣的方式會忽略一般人不易抵達的海岸,例如東部沿岸、消波塊等地形,和真實數據恐有落差。


面對日益嚴重的海洋汙染,今年四月剛掛牌成立的海保署,94日公開全台19個縣市近海的海底垃圾量數據,一八年上半年海洋垃圾清除總量達55公噸,包括岸際垃圾32公噸、海漂垃圾16公噸、海底垃圾7公噸。

更多今周刊文章:
世足賽後幫忙撿垃圾 外媒盛讚這兩國
北市開首例!配合音樂劇 垃圾車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