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微軟雲、Google雲背後的格局焦慮

全球經濟衰退預期下,雲端運算巨頭業績承壓依然未有反彈跡象。從三季度財報來看,亞馬遜、微軟的雲端運算業務均出現營收增速下滑現象,AWS從Q2的33%下滑到Q3的27%,微軟雲從Q2的28%下降至Q3的24%。Google雲Q3雖然增速有小幅上揚,但營運虧損卻同比增加9%。

不過增速放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AWS、微軟雲、Google雲早在一兩年前就開始集體步入緩增發展期,而現今它們仍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客觀來說,宏觀環境的負面影響被它們消化掉不少。

從支出角度看,營收增速的走低,一定程度上也源於巨頭們支出意願變謹慎,一方面由於旗下消費者業務疲軟,加上能源成本持續上升,整體財務壓力加大,降本策略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經濟擾動迫使許多重點行業客戶支出意願下降,雲端運算服務商自然不能過度和超前擴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而巨頭們的增速集體放緩,正是雲端運算賽道,或者說雲基礎設施領域發展步入階段調整期的重要訊號。在沒有疫情,全球經濟穩步走上坡路的年代,雲端運算玩家靠堆資料中心,靠低價策略就能輕易找到市場份額,但現在很難了,當企業需求出現萎縮或業務增長變慢時,服務商不可能獨善其身。

可以說,雲端運算發展正在從粗放逐步走向精細,尤其是技術和解決方案層面,能否幫助企業度過低迷期,能否幫助企業嵌入紮實的資料基因,將是這個階段角逐的關鍵。

事實上,面對增速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考驗,AWS們並非沒有表現出積極的一面,從三季度來看,AWS們正在嘗試更多突圍之法。

渴望增量

對於如此體量的業務規模,如何尋找另外的增長點其實是相當棘手的問題,從業務結構來看,

IaaS是起家業務,佔據相當比例,而PaaS和SaaS的拓展需要深入細分行業。

於是,用資本工具收購PaaS或SaaS玩家,成為一個可以快速介入相應細分領域的捷徑,今年Google收購雲安全服務商Mandiant、微軟收購AI玩家Nuance,就是典例。

而且Google和微軟的考量重點其實不在財務層面,而是在戰略層面,因為Mandiant和Nuance盈利能力一般,營收規模也比較小。它們能帶來的戰略層面價值更為關鍵,那就是補足技術矩陣生態,從而拓寬微軟和Google原有業務的產品力。

時間進入三季度,巨頭們開始採取一些更符合自身發展特徵的增長策略,一是利用原有的增長邏輯,進入新市場,這是提高營收規模最為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AWS將戰略目光再度聚焦亞太地區,宣佈在泰國新開一個雲基礎設施區域,同時在中東阿聯開啟了第二個雲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和中東地域正在吸引到更多有野心的玩家,競爭越來越激烈,包括阿里雲、華為雲在內的國內巨頭,今年都戰略性地轉向這些地域,因為政策風險更低、雲端運算滲透率也比較低。

需要去到熱鬧的地方肉搏,這不是雲端運算巨頭玩家們希望看到的,但這可能是AWS、阿里雲們當下尋找業務增量最具確定性的一個方式。而且在亞太區域,阿里雲一直壓AWS一頭,AWS的加碼或許也承載相當強烈的超車意願。

二是強化產品和技術,刺激細分領域的業務增長。微軟將AI技術加速與雲業務融合,以滿足客戶相關需求,據Q3業績電話會披露,Azure ML已經連續4個季度收入增速超100%。

Google不久前被曝計畫以2億美元投資AI模型訓練企業Cohere,認為自己在AI領域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Google,目的一方面在於將AI與旗下搜尋、視訊等消費者業務進行更好的融合,另一方面則希望借助雲端運算將AI應用服務於客戶。

無論是進軍新市場,還是精進技術產品,都有助於找尋更多增量,但是巨頭們的增速難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作更壞的打算

增速雖放緩,但財報還是透露了不少增長性消息。客戶方面,AWS、微軟雲、Google雲三季度迎來不少新客戶,比如寶馬、豐田、PicknPay、AppLovin等,覆蓋零售、保險、交易所、遊戲、汽車等行業。

傳統行業的上雲和雲改革仍在初期,而且在激烈競爭和波動環境下,及時上雲讓業務模式進行徹底進化更加急迫,這是AWS們能夠持續獲得傳統行業客戶的根源。

但是這些傳統行業客戶後續能夠為業務增速打底仍然存在不確定因素,客觀來看,基礎雲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邏輯,是客戶的業務增長。像國內阿里雲、騰訊雲把目光逐漸轉向能源、通訊、電力等產業,原因就是這些產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擴張趨勢,對資料管理和處理的需求持續增長。

零售、保險、交易所等行業目前上雲的需求更多是資料化改革,比如雲原生,業務增長帶來的雲服務需求仍然相對疲軟。

而像汽車這樣的產業,雖然現在的新能源化改革推動了車型的換代,但是競爭、供應方面的不確定性仍然在對業務增長產生持續負面影響。

所以巨頭們需要對這些新客戶的未來預期有所降低,雲服務對它們而言現階段更大的價值可能在於降本增效,而非擴張增長。

由此來看,對於Q4或者明年的業務增速,巨頭們可能需要作更壞的打算,一是美歐的加息週期還沒看到拐點,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的生存氛圍還比較緊張,二是通脹高企和勞動力緊缺下,擴張成本短時間很難回落。

微軟預警下季度Azure增速可能還會放緩,證明巨頭們對於未來業務增長情況已經比較保守,更壞的打算有必要提前有所規劃。

重審SaaS

當基礎設施業務遇到了更多的增長挑戰,巨頭們顯然非常有必要重新審視SaaS的價值。

其實關於做不做SaaS,怎麼做SaaS,國內外雲端運算玩家態度有較大差距,阿里雲、騰訊雲反覆強調把SaaS留給合作夥伴來做,但是微軟雲、Google雲相對更加大膽,一直在嘗試做大自有SaaS業務生態。

這和業務基因也有相當關係,微軟原本就有作業系統和辦公軟體,所以本身就有SaaS業務,不過巨頭只要有To b業務,是不可能不做SaaS的,只是涉足深淺有所不同。

AWS們現在有必要更加重視SaaS業務的原因非常明了,其一是SaaS業務能夠帶來更多的營收增量,因為IaaS的客戶更多是大中型企業,而SaaS業務能夠覆蓋相當規模的小微企業,做SaaS能夠與更多類型的企業客戶建立收入關係。

其二是部分SaaS細分領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市場紅利很顯著,比如跨境電商、協同辦公等,巨頭做SaaS還有IaaS設施優勢,要搶到部分市場份額通常難度不高。

去年Google推出一站式電商SaaS平台Qaya,劍指Shopify,雖然Google沒有什麼零售基因,但是主動出擊儼然說明其對SaaS業務,特別是發展前景較好行業SaaS服務的重視。

長期看,雲端運算巨頭們做SaaS的優勢很顯著,一是與IaaS和PaaS組成一站式全域雲端運算解決方案,更容易滿足企業對雲端運算的所有需求,二是在整個生態模式下擁有更多的成本優勢。

但最大的阻礙來自於對陌生行業的不熟悉,所以合理猜測,資本收購細分SaaS頭部玩家很可能是AWS們最願意也最舒心的業務佈局方式。

格局焦慮

雖然近些年全球雲端運算的競爭格局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但是營收增速放緩其實是一個不好的訊號,對於頭部玩家來說,這是超車的機會,同時也有可能被超車。

一個不爭的事實,格局焦慮正在蔓延開來,當巨頭們頻繁拿出資本收購工具時,格局變動可能會在頃刻之間形成反轉,或者說,至少差距在不斷拉近。

SaaS賽道的波動正在放大AWS、微軟雲們的焦慮,因為頭部玩家併購加速,比如Adobe重金收購競爭對手Figma,對於未來要逐漸加大佈局SaaS業務的微軟和Google們來說,這樣的格局變動顯然讓人比較敏感。

而從區域格局來看,亞太、中東等地區未來會明顯影響到AWS、阿里雲們的市場份額,但是這些區域的競爭預期很難降溫,這無疑給未來的格局又新增了一絲不確定性。

追本溯源,雲端運算巨頭們對增速放緩的無力,皆因無法左右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發展,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巨頭們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歷練機會。

因為複雜的行業發展差異影響了雲端運算業務原來的增長邏輯,需要玩家們給出更符合當下的調整方案,一旦形成更加精細、精準的解決方案能力,業務能力將會走向質變,催生長期確定的增長,持續夯實既有格局優勢,搶到未來的話語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劉曠”(ID:liukuang110),作者:劉曠,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