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人生也能從黑白變彩色?台灣重磅級研究:「停藥」更能延長生命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深植人心的廣告詞已經被逆轉,因長庚團隊一項重磅級研究證實,B肝經「固定療程」後停藥一段時間,有機會降低肝癌發生,並清除病毒、延長生命,人生從黑白變彩色。這當中的關鍵是什麼?

B肝和C肝是台灣的國病,感染肝炎病毒後,每4人有1人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展為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當B肝危害全球2.9億人口的同時,台灣自1986年率先全球,對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讓青少年的B肝抗原帶原率由原本10~12%,大幅降至0.8%,讓全台感染B肝人數控制在180萬人左右,堪稱世界奇蹟,也是台灣衛生史上的驕傲一頁。

但隨著藥物的開發,卻發現:對於已經感染B肝病毒的人,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夠理想,藥物只能作用在細胞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於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而且還有抗藥性。反觀C肝新藥,其治癒率達98%,已被歸為屬於可根除的疾病。

「若把B肝視為叢林,泥土下的樹根是製造病毒的源頭,那麼目前的B肝藥物僅能砍掉泥土上的樹木,當停藥之後,病毒會繼續從樹根冒芽出來,使B肝再復發,」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教授簡榮南形容。

不過, B肝比較特別的是,肝炎復發不一定是壞事,甚至可能是好事

比起長期吃藥,免疫系統才是清除病毒利器

「由於B肝屬於免疫疾病,約6成的病人可透過自我免疫系統清除掉病毒基因體(cccDNA),也是目前清除病毒的唯一利器,」簡榮南說,這也是為什麼當B肝復發、病毒量增加時,剛好給病人一個機會啟動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機制。

反之,若肝臟沒發炎,就清不掉血液中的B肝病毒。

這麼一來,B肝還需要給藥治療嗎?「當然,因為還是有3~4成的病人沒辦法透過自身免疫功能清掉病毒,」簡榮南說,B肝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清除病毒,即便病毒清不掉,也應以減少肝癌、延長病人生命為目標。

所以,當病人的肝功能高高低低、可能造成肝損傷,就必須討論藥物治療。然而,B肝治療到底該什麼時候給藥?需不需要持續用藥?相關的爭論在醫界討論已久,國際上也遲遲未有明確的研究證據和給藥標準。

師承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研究肝病逾50年的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曾在2000年的「亞太B型肝炎指引」提出「固定療程」的概念,也就是用藥3年後應考慮停藥,後續藉由規律且密集的追蹤來減少復發、死亡風險。

然而,因當時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加上歐洲肝病學會及美國肝病學會均建議長期服用,多數學者和醫師對廖運範所提的治療概念多有保留。

甚至,大部分的醫師和病人都抱著一個迷思:「B肝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可能發生肝臟代償不全或肝衰竭的風險。」這讓醫師不敢停止開藥,病人也願意每天用藥。

不過,這項迷思已經確定打破。原因是長庚團隊透過大型研究證實,B肝固定治療後停藥,比持續用藥的治療效果更佳,有機會成為B肝藥物治療的定海神針,解決給藥爭議。

固定療程後停藥,病毒清除率比吃藥高12.8倍

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名吃口服B肝抗病毒藥物的肝硬化病人進行10年的治療追蹤。

其中,494人為「固定療程組」,當病人用藥直到血液中的病毒量測不到1年以上即可停藥,每人平均用藥治療約3年。另一組593人則為「長期服藥組」,每天吃藥並持續10年。

追蹤10年後,研究結果顯示,固定療程組的肝癌發生率(15.7%)比長期服藥組低(26.8%),不只是肝癌發生率減少50.3%,肝病死亡風險也減少67%,同時病毒清除率也比長期服藥組高12.8倍。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林口長庚醫院肝病研究中心教授鄭文睿指出,這就是利用停藥後的肝炎復發,病毒刺激病人的免疫反應,讓免疫細胞與病毒交互「廝殺」,加速B肝病毒消失所帶來的成果。

他固定治療後停藥9年,肝硬化幸運消失

53歲的肖先生就是B肝藥物「固定療程組」的受惠者之一,也是人生從黑白變彩色的最佳實例。

鄭文睿說,肖先生原本因B肝有肝硬化問題,接受3年藥物治療後,因病毒抑制效果佳,長庚團隊建議他停藥後接受密集追蹤。

停藥第1年,肖先生血液中的病毒量曾一度上升超過2,000單位(IU/mL),但肝功能僅有輕微異常。停藥滿第2年時,血液中的病毒量跌到100單位(IU/mL)以下。

當肖先生停藥第8年時,他血液中的病毒量正式消失,隨後還出現抗體,甚至到第9年接受超音波檢查時,已看不出有肝硬化的跡象。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像肖先生一樣幸運。

鄭文睿坦言,在進行這項大型追蹤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無論是「固定療程組」或「長期服藥組」的病人都遇到一項問題:病人因吃藥吃得太辛苦,最後自行停藥,甚至改吃中草藥顧肝,不願意繼續接受醫院監測。

上述提到的狀況,導致有的病人出現急性肝衰竭,有病人則惡化到需要換肝。「所以說,遵從醫囑用藥很重要,即便停藥後也要遵從醫囑接受嚴謹追蹤,才是最安全的做法,」鄭文睿強調。

鄭文睿也同時提醒,B肝病人停藥後應注意避免使用類固醇藥物,以免活化B肝病毒。不建議使用宣稱可顧肝的中草藥,以免影響肝腎代謝。最重要的是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避免熬夜和過勞,以免免疫系統太差,無法和病毒作戰。

Stop to cure!台灣肝病權威:B肝健保藥夠用了

這項B肝藥物的固定療程研究成果,是B肝治療的重大突破,有助降低藥物的金錢耗用與病人長期吃藥的不便,同時也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追蹤年代最久、最具說服力的研究,近日獲國際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刊登。

「這項研究強烈驗證了B肝藥物治療不只應是Less may be more(減藥更佳),甚至是Stop to cure(停藥治癒),才能給病人帶來最大的好處,」身為該研究指導作者的廖運範直言道。

廖運範補充,目前B肝藥物療程的健保給付約3年,和研究證據差不多,「非常合理,而且夠用。」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基隆長庚醫院肝病研究中心教授林志郎提醒,包括太嚴重的肝硬化病人、肝功能代償不全者、肝癌患者及曾經接受過肝臟移植等4種病人,仍不適合使用B肝的「固定療程法」進行停藥,仍應長期吃藥控制B肝。

延伸閱讀:

肝指數過高怎麼辦?肝指數過高症狀、原因、飲食禁忌

B肝帶原抽血正常但少做這檢查 台大醫確診肝癌已末期 45歲抱憾離世

避免B肝走向肝癌,健保應擴大用藥給付或維持現況?國內學界兩派意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