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病毒量高原因如果是這一項 一輩子可以跟病毒和平共處

B肝病毒量代表的是病毒在體內複製的情形,但病毒有可能與宿主「和平共存」,也有可能引起肝臟發炎。是否需要接受治療,除了病毒量,還要考慮肝功能(ALT)、肝臟是否發炎、纖維化等因素。

臺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劉俊人接受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一期《好心肝》雜誌的諮詢刊登的「 B肝病毒量好高!為何還不需治療?」文章指出,病毒量的多寡,在整個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過程中會有明顯的變化,病毒量高高低低是常見的現象。一般來說,年輕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病毒量濃度很高,病毒量破億是很常見的,但是在二、三十歲之後,因為體內的免疫狀況改變、肝臟開始發炎,病毒濃度的高低變化就更大,從幾億到幾百、幾千,短暫時間內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病毒量的多寡,在整個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過程中會有明顯的變化,病毒量高高低低是常見的現象。
病毒量的多寡,在整個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過程中會有明顯的變化,病毒量高高低低是常見的現象。

病毒量代表的是病毒在體內複製的情形。年輕人的病毒濃度高,但身體的免疫細胞不會去攻擊病毒,ALT(肝功能指數,又稱GPT)就不會升高,這就是病毒與宿主「和平共存」的情形。有些人可能病毒量很高,但是一輩子都與病毒和平共存,肝臟沒有發炎,做肝穿刺的結果也很正常,這樣的人就只要每半年定期追蹤檢查,肝臟纖維化檢查則可每3到5年做一次。

病毒量只是考慮治療因素之一

雖然一般來說,病毒量高,肝臟發炎的可能性也會較高,不過,肝臟發炎還受免疫或其他因素影響,不能單就病毒量高而推論肝臟發炎。如同一開始提到的,許多年輕的B型肝炎患者,他體內的病毒濃度很高,但一經檢查,肝臟都是正常的、沒有發炎,這就代表病毒與宿主和平共存,因此,這類型的病人就是定期追蹤檢查,若有惡化才考慮進一步的治療。

慢性B型肝炎患者要不要接受治療,必須考慮相當多的因素,除了病毒量,還要考慮患者的ALT數值、肝臟有沒有發炎、肝臟是否纖維化、肝細胞是否發炎壞死,假如單單病毒濃度高,但是AL數值正常,肝臟看起來也很正常、切片也沒有異狀,原則上是「不建議治療」。

慢性B型肝炎患者要不要接受治療,必須考慮相當多的因素。
慢性B型肝炎患者要不要接受治療,必須考慮相當多的因素。

治療要有具體的目標,針對僅有病毒濃度高,但是ALT數值及切片正常的患者,吃藥治療除了降低病毒量,看不到其他的好處,再加上藥物本身會有副作用及費用的問題,在這樣的情形下,建議保持追蹤觀察即可。

通常對於C型肝炎的患者,只要檢驗到有病毒,因為口服藥效果好,可以考慮積極治療,但是對B型肝炎患者而言,病毒量不是考量接受治療的唯一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C肝藥物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有機會根治;B型肝炎雖有藥物可以控制,不過效果還不夠好,無法根治,因此對於B肝「是否適合接受治療」就必須考量更多因素。

B型肝炎雖有藥物可以控制,不過效果還不夠好,無法根治,因此對於B肝「是否適合接受治療」就必須考量更多因素。
B型肝炎雖有藥物可以控制,不過效果還不夠好,無法根治,因此對於B肝「是否適合接受治療」就必須考量更多因素。

雖然B型肝炎不能光看病毒量高低決定治療與否,但是病毒量愈高,肝硬化、肝癌風險確實愈大。

2006年,時任中研院院士的副總統陳建仁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大規模追蹤研究發現,當病患身上的B型肝炎病毒量超過2000 IU/mL時,未來罹患肝硬化、肝癌的機會就明顯變高,而一位30歲的男性患者,當每c.c.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量超過10000 IU/mL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就倍增,當病毒量超過100000 IU/mL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增為8倍,病毒量越高風險就越高。

目前台灣醫界除了以陳建仁的研究為依據外,也是參考亞太區對B型肝炎的治療共識建議,以e抗原陽性、病毒量20000 IU/mL;e抗原陰性、病毒量2000 IU/mL;肝硬化、病毒量2000 IU/mL作為決定治療的標準,這都是結合流行病學與專家的建議,得到的結論。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肝功能指數(ALT)正不正常,跟B肝病毒量高低有關係嗎?

A:B肝病毒量與肝功能指數(ALT)不一定相關。病毒量高的患者,肝功能可能正常、也可能異常;而一個肝功能異常的人要找原因,除了看B肝病毒量,還要考慮有沒有其他會導致肝炎的因素。

請加我們的LINE帳號為好友,請按此連結「

加入肝基會LINE好友,
加入肝基會LINE好友,

」 ,點進後請記得加我們為好友哦

肝病知識百科相關影片請上肝基會YouTube頻道並請訂閱可立即收到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