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影評|女孩的夢想或女權的箭靶?喜劇糖衣包裝的粉色炸彈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文/太空小姐】如果說《她們》讓南北戰爭時期的喬,化作一位亟欲抗拒「女性宿命」-也就是婚姻-的鬥士,讓她說出:「女人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有靈魂,也有感情;女人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好厭倦聽大家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我聽得好煩!但…我好寂寞。」這樣既堅定卻也脆弱無比的台詞,那麼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在《Barbie芭比》裡闡述的女性困境,將會是更加明顯、張狂甚至可說是震耳欲聾的吶喊。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當美泰兒公司職員,也就是《醜女貝蒂》艾美莉卡弗瑞娜(America Ferrera)飾演的葛洛莉,連珠炮似的向全影廳轟炸,女性既不能太懶散但也不能太努力;可以很積極但又不能展露過多野心;要拓展事業但也要當好媽媽;有自信但又不能張牙舞爪…

我想大概全廳的女性不是泛淚就是已經哭到在找衛生紙了。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因為當女生,就是那麼難呀!《Barbie芭比》的劇本是喜劇糖衣包裝的粉色炸彈,它的生猛在於全世界都知道葛蕾塔潔薇是個「女權」導演,但沒想到這部電影可以將女性困境講得如此直白-讓所有觀眾出了戲院都喊「真敢寫」,但也「真會寫」!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很多女孩的童年都是玩娃娃長大的,在芭比出現以前所有娃娃都是嬰兒型態,所有玩娃娃的女孩都是他們的「母親」。但芭比橫空出世,女孩不會是她們的「母親」,而是平輩,是朋友、姊妹,更多投射的是「自己」。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沒錯,《芭比》要說的不單只是這具經典芭比的故事,而是每具芭比都是每位女性。但這牽扯到芭比給人的形象非常「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是的,電影也打破第四道牆大開選角玩笑,連飾演經典芭比的瑪格羅比也脫口,「想到芭比,就是會想到『我』這個樣子啊!」她美麗、纖瘦、白皙、金髮,她多金、時尚,坐擁豪宅、跑車,並且她正面、樂觀、自信又友善!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好似全世界所定義的「人生勝利組」模板,活生生刻劃在每位女孩的童年記憶中,芭比成為了追尋與嚮往。但這樣的粉色泡泡塑造了夢想卻也在近代成為了「女權開倒車」的箭靶,即便後來的美泰兒推出了電影中我們能見的各種芭比,環肥燕瘦、各種職業、輪椅義肢等,瑪格羅比飾演的經典芭比反而成為最尷尬矛盾的存在。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同時,電影也將「芭比樂園」的女力天堂,對比現實世界「加州國」的父權王國(更可怕的是他們還佯裝「女權至上」,表面參透私下卻不以為然)。本就真正是商品、物品的芭比在現實世界嚐到了女性被物化的滋味;而身為芭比附屬品的肯尼也大開眼界,發現了被尊重、崇拜的甜頭。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現實世界的父權滲透芭比樂園,但形塑父權的有毒男子氣概其實也讓找不到自我的肯尼相當難受。《芭比》闡述了不只是女性的困境,也同樣將目光給予遭父權荼毒,誤以為自己渴望鬥爭、被虛榮滿足而走歪了的男性。說到底,男或女都須要發自內心肯定自我價值;說到底,這些人類世界的父權思想、女性主義、社會制度…怎會怪罪到一只娃娃身上?

「每個人都恨女性,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都恨女人,這是兩性的共通點。」《芭比》還有一拖拉庫精準到可怕(也有的過於誇張)的台詞,但這是葛蕾塔潔薇通透的觀察與針貶,潛藏了許多社會對女性的惡意與框架。

《Barbie芭比》劇照
《Barbie芭比》劇照

尷尬矛盾的經典芭比,沒有任何職位,有許多能成為女權箭靶的設定,她吐出一句:「對,我很廢!」但這代表她不值得存在嗎?《她們》的喬想在創作上被肯定、想為家人帶來穩定的幸福、不想被婚姻和社會綁架,但不代表不需要被愛啊?!而過去的時代寵兒芭比,她被嘲笑女權開倒車,但她仍值得被愛啊!

為何芭比最後成為了人類女性呢?因為每具芭比「就是」每位女性。

《Barbie 芭比》劇照
《Barbie 芭比》劇照

葛蕾塔潔薇讓《芭比》成為一記提醒,我們不必要遵循社會強塞給我們的價值觀,而且還拿著這些價值觀橫衝直撞地攻擊同性。當一具經典芭比、怪芭比、總統芭比,你都是值得。

小時候芭比給我們夢想,長大後芭比給我們勇氣,如同瑪格羅比那樣,我們也邁向了真實世界,去迎接痛苦、悲傷、憤怒,但芭比也告訴我們,你很美、很棒,而且你永遠都可以帶著那份「可愛」繼續向前進。

導演葛莉塔潔薇。(圖/華納提供)
導演葛莉塔潔薇。(圖/華納提供)

movie_id: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