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費心拍攝台灣獨有生態之美 大赤鼯鼠、獨角仙躍上國際

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門負責人喬尼基林日前來台分享《亞洲》拍攝。(圖/BBC Earth提供)
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門負責人喬尼基林日前來台分享《亞洲》拍攝。(圖/BBC Earth提供)

BBC Earth推出生態環境紀實節目《亞洲》,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門負責人喬尼基林日前來台宣傳受訪,他大讚台灣是個美麗的地方,此次和許多優秀的台灣生物學家合作,捕捉到大赤鼯鼠、蜜蜂、獨角仙等,他過去博士學位所研究的生物正是台灣的山羌,「很期待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精彩的野生動物。」

《亞洲》是BBC首部聚焦亞洲的野生動物生態系列紀錄片,呈現亞洲許多地方不為人知的動物行為,喬尼基林透露,團隊事前做了很多功課和規畫,「我們當然有寫腳本,但動物往往會寫出更棒、更精彩的腳本。」

像是鯊魚集體追捕角蝶魚、彈塗魚會爬樹、殺人鯨靠衝撞和拍打尾鰭擊昏海狗、甘仔魚跟海蛇一起打獵、貝加爾湖海豹幼崽利用吸入媽媽呼出的空氣進行水中換氣等,都讓他印象深刻。

貝加爾湖海豹幼崽會利用吸入媽媽呼出的空氣進行水中換氣。(圖/BBC Earth提供)
貝加爾湖海豹幼崽會利用吸入媽媽呼出的空氣進行水中換氣。(圖/BBC Earth提供)

聊起在台北拍攝大赤鼯鼠,團隊花了一年準備,研究牠在晚上覓食及飛行路線,並使用了8到10台的攝影機和燈,花了好幾個禮拜總算拍到。

而在第四集「交錯的世界」中,可以看到台灣的黃腳虎頭蜂、蜜蜂跟蜂鷹生態,虎頭蜂會去吃蜜蜂,蜂鷹則會去吃虎頭蜂的巢穴。拍攝時,工作人員需要穿著全身防護衣,以免被虎頭蜂螫到,尤其有些蜂種不只會螫人,還會噴毒液,所以得戴護目鏡。

團隊在台北拍攝大赤鼯鼠飛行覓食。(圖/BBC Earth提供)
團隊在台北拍攝大赤鼯鼠飛行覓食。(圖/BBC Earth提供)

拍攝時多少都會遭遇突發狀況,但喬尼基林解釋,危險往往不是來自於動物而是人,像是在伊拉克、伊朗邊界拍攝波斯豹時,由於這些地區長年有戰爭,埋有很多地雷,所以團隊必須非常小心,「之前我不知道地雷竟然是會移動的,所以在危險的區域工作時,我們非常需要當地人的協助。」

《亞洲》總共花了四年時間拍攝,總共出外景120次,全部工作人員,包含合作的當地拍攝團隊,總共有1000到1500人,工程相當浩大。樂在其中的喬尼基林分享,自己對於動物行為有非常多的熱情和好奇,總是在思考接下來還可以拍些什麼,他認為野生動物和人類很相像,要照顧家庭、會求偶、有友誼,也會互相欺騙,只是更加有趣精彩,「我想要把這些故事分享給全球觀眾,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娛樂與啟發,讓更多人愛上大自然。」

喬尼基林對於動物行為有非常多的熱情和好奇。(圖/BBC Earth提供)
喬尼基林對於動物行為有非常多的熱情和好奇。(圖/BBC Earth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娛樂記者 許瑞麟/台北報導

【啟動LINE推播】👉 接收每日重點新聞通知

觀看更多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