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頭條特寫蔡英文:不喜歡受訪 愛問問題甚於談論自己

總統蔡英文將於明天(5/20)卸任,英國廣播公司(BBC)18日播出蔡總統專訪影片,記者傅東飛也在BBC網站發表特寫文章,強調蔡總統重新設定了台灣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任內雖邦交國減少,但與民主國家聯繫加深。文中也提及,部分人士認為蔡英文讓台灣變得更不安全,但如何因應強鄰試圖併吞台灣,是所有台灣領導人都須面對的挑戰。

BBC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在蔡總統任期的最後階段對她進行貼身採訪,在特寫文章開頭就提及「嬌小、談話溫和」的蔡總統是出了名的不喜歡受訪,BBC「耗時數月協商」,才得以坐在總統官邸的餐桌上專訪她。

傅東飛說,「即使如此,總統仍然比較熱衷於問我問題,而不是談論她自己」,而且蔡總統在攝影機前展示貓狗顯然比回答問題自在。

文中說,蔡總統2016年上任時,被認為是無趣的官僚,也因中年未婚而受譏嘲,但愛貓成痴的她之後被外媒封為「鋼鐵貓夫人」(Iron Cat Lady)。蔡英文坦言景仰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因為她是一位強悍的女性領袖。

文中指出,蔡總統八年任期內自信且謹慎地重建與中國的關係,面對日益專制與挑釁的中國挺身不屈,並緊密維繫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在內政方面,蔡總統提升了台灣的國防,也讓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強鄰要併吞台灣 是台灣總統都須面對的挑戰

不過,對蔡總統抱持批評的人也不在少數,除了北京當局不喜歡她,許多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年長台灣人也不喜歡她;在內政方面,民眾的生活成本上升、房價飆漲、就業機會不足也是她最受詬病之處,今年一月的大選民進黨也因此流失許多年輕選民的支持。

傅東飛指出,對蔡總統抨擊最猛烈的批評者說她讓台灣變得更不安全,但這是所有台灣領導人都會面臨的問題:那個遠比你強大的鄰國宣稱他擁有你家,他願意以和平方式要你把家園拱手讓出,如果你拒絕,他不惜動武。

文章指出,前總統馬英九選擇與北京妥協,並簽署友好的貿易協議,但他誤判了台灣年輕人的反應,因此2014年爆發了太陽花運動。蔡英文上台後則對北京採取截然不同的態度,認為北京唯一能理解的語言就是實力。

蔡總統四月間視察陸軍特戰訓練中心,傅東飛也隨行採訪。文中寫道,蔡總統仰頭對著一名年輕士兵說:「哇,你好高啊!」得知對方身高185公分後,她真誠詢問:「這裡的床夠大嗎?」士兵則給了肯定的答案。

任內多次赴軍中訪視 確保軍事改革成果

文中說,蔡總統面對數百名士兵高喊「總統好」時雖然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她其實經常赴軍中訪視,確保所推動的軍事改革獲得成效,包括將義務役役期恢復為一年的艱難挑戰。文中指出,她在這些場合的致詞也實事求是,沒有聳動言論。

蔡總統今年大年初二視導關渡指揮部,慰問留守官兵辛勞。截自蔡英文臉書
蔡總統今年大年初二視導關渡指揮部,慰問留守官兵辛勞。截自蔡英文臉書

文中也指出,身為前法學教授與貿易談判代表,蔡英文在總統任內穿迷彩服的次數出人意料地多,甚至還曾發布扛著火箭發射器的照片,因為她認為台灣必須有一支訓練精良、讓年輕人以服役為榮的現代化軍隊,才能抵禦中共侵略。

中共近年才取得足以對台發動大規模攻擊的軍事能力,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提出的威脅更加緊迫,被認為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對台統一。文章指出,蔡總統任內提升軍費開支,著手改革台灣「老舊、士氣低落、裝備落後」,成果已開始顯現。

儘管有人認為台灣的兵力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難以抵禦中共進犯,但蔡英文表示,台灣是要大幅提升中國侵台的代價,藉此嚇阻中國出兵。

台灣能獲盟友支持?蔡總統表樂觀

文中指出,蔡英文在2000年至2004年曾任陸委會主委,任內改變了應對北京的方式。她很早就知道中共的紅線在哪裡,深知台灣抵抗中國需要盟友,「加強軍事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加強與區域盟友的合作,形成集體嚇阻力量」。

文中說,民進黨許多人在討論建立新的聯盟,北起日、韓,南至菲律賓及澳洲,美國則是凝聚整個聯盟的後盾。但傅東飛指出,這充其量只是紙上談兵,因為亞洲沒有類似北約(NATO)的共同防禦組織,儘管日本、菲律賓都與中國互有反感,但均未矢言支持台灣,即使美國對台也仍抱持戰略模糊政策。

澳洲跨黨派國會訪團見蔡英文,並慰問花蓮地震災情。總統府Flickr提供
澳洲跨黨派國會訪團見蔡英文,並慰問花蓮地震災情。總統府Flickr提供

不過蔡英文對此表示樂觀,「區域內很多其他國家都心存警惕,有些國家已和中國有所衝突」,意指菲律賓與日本和中國的領土爭議。她說:「中國問題不只是台灣獨有,而是整個區域的問題。」

文章指出,對台灣總統來說,要把中國描繪成惡霸並不難,比較棘手的工作是尋求盟友,因為與台灣結盟可能激怒中國。過去八年,好幾個台灣的邦交國轉向與中國建交,如今台灣僅餘12個邦交國,多為太平洋小島和加勒比海小國。

彰顯台灣軟實力:民主價值與自由生活方式

蔡英文則說,擺脫外交孤立的出路是「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結盟。為此,她任內接待數十個世界各國議會代表團,這是會見非邦交國政要的重要管道。

傅東飛提及,上月台灣、以色列及德國共同舉行「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有音樂與詩歌,德國駐台代表還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令人難忘。

上週習近平在北京接待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時,蔡英文則在總統府接見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妮妃雅向蔡總統說:「這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有變裝皇后表演的總統府。」

蔡總統15日接見魯保羅變裝秀冠軍妮妃雅。翻攝臉書
蔡總統15日接見魯保羅變裝秀冠軍妮妃雅。翻攝臉書

傅東飛指出,上述兩件事都是彰顯台灣這個品牌的範例──這是一個世界應該在意可能會失去的民主政體。

蔡英文受訪時指出,有人認為台灣比烏克蘭重要,但她認為不應將支援烏克蘭的資源轉移給台灣,因為「民主國家必須支持烏克蘭」。文中指出,蔡英文突顯的不是台灣大獲成功的晶片產業,那或許可以複製,她運用的是中共欠缺的「民主的軟實力」。

傅東飛提到,一月大選前夕,每次民進黨集會都會出現彩虹旗,一對夫婦受訪時說:「在台灣,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做不到這一點。」

傅東飛提及,他三十多年前在台求學時,有同志朋友千方百計想前往美國,當時在台灣服兵役期間若被發現是同志,可能會被關進監獄或精神病房。如今這種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蔡英文政府2019年推動了同性婚姻合法化,超前所有亞洲國家。

當時台灣民間仍有教會與保守派人士激烈反彈,對蔡英文來說也是極大的政治風險,可能導致她連任失利。對此,蔡總統表示這是一次「非常艱難的旅程」,但她認為這是必要的,也為台灣社會能夠克服分歧感到驕傲。

不過傅東飛認為,台灣社會仍然相當保守,父權文化依然根深柢固。他問蔡英文是否擔心自己卸任後,台灣政壇又成為「男孩俱樂部」,不過蔡總統僅回答「我對那個男孩俱樂部有很多意見!」但未詳細闡述。

裴洛西訪台引爭議 蔡英文:孤立的台灣不能拒絕

在蔡英文看來,台灣的優勢在於它是結合不同文化的移民社會,中國人在幾百年間分批到來,與數十萬台灣原住民共處。她認為,這樣的社會「存在很多挑戰」,「人們較少受到傳統的束縛,主要目標是(作為一個社會)存活下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從獨裁時代走向民主時代」。

如今面對中國威脅日益增長,蔡英文表示:「世界其他國家正在告訴中國,不能(對台灣)使用軍事手段,不能採取單邊行動,不能採取非和平手段……我認為中國明白這一點。」傅東飛則認為,這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共軍對台的軍事壓力並未明顯減少,戰機和艦艇頻頻越過台海中線。

雖然北京2022年宣布不再承認台海中線,導火線是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就連蔡政府內部部分人士也暗自擔心裴洛西訪台是個錯誤,但蔡總統表示,台灣「已被孤立了這麼久」,「無法拒絕像裴洛西議長這樣的訪問。

被問及擔任民進黨主席的時期,蔡英文說:「我必須把一個革命政黨變成一個執政黨。」身為一個領導眾多男性激進台獨人士的經濟學者,蔡英文說,她認為台灣沒有必要舉行公投或宣布獨立,因為它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我們是自主的,我們決定自己的政策,我們有一套治理台灣的政治體制,我們有憲法,有法律,有軍隊。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國家,我們擁有作為一個國家的所有要素。」蔡英文說,台灣人在等待的,是世界的承認。

更多太報報導
才以習近平特使身分出訪 中國一年內第三名部長任內落馬
美前副國安顧問:中國正透過代理人與西方作戰
【更新】「習近平可能有某種計畫」 蔡英文BBC專訪:謹慎仍有可能維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