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教課,有位學員要報名斜槓進階班之前,來跟我說:「可是,我沒有任何興趣可言……」老實說,這種人不少,在我教過的學生中,怎麼都想不出他喜歡做什麼的,大約占1成,所以一點都不意外。我當然鼓勵他開始培養興趣,接著他又提出第二個問題:「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發現自己的興趣……」
我兒子剛去上班時,說到教導他們的學長概分兩種,第一種很肯教,說明清楚,又有耐心,第二種只想「噹」人,看你跳坑之後,再鄙夷地說:「你是唸哪個系的,連這個也不會。」其實,在教人這方面,主管也大致分成這2種。你想想看,屬下與第二種主管的關係會好嗎?答案是當然不會。
我有個學生在第一次上課時,就嚇到我﹗大家才自我介紹完畢,他就舉手說已經完成一份完整的名單,裡面包括每位同學的專長強項,以及生活小故事,井井有條,一目瞭然,大家看到都欣喜萬分。等到下課,我才喊休息10分鐘,他就已經把這堂課的筆記整理出來,傳給同學們。手腳之快,我第一次見到﹗
你有過職涯中斷的經驗嗎?如果超過三個月,甚至半年,在重返職場,求職面試的時候,都會感受到或多或少的另類眼光,包括更多的懷疑、更多的否定,以及有可能找到更低的職務、更少的薪水。職涯好像只要有中斷,就不知不覺在身上貼了不少負面標籤,企業就會懷疑:「你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但是隱瞞不說?」
我一直以為,超過40歲以上投遞履歷,幾乎是石沈大海,很少有回應,應該是企業看履歷的設定值是訂在40歲以下,直接濾掉,連看都沒看,所以履歷寫得再好都不會被看見。這是令人幾近絕望的事……履歷連看都沒看,一點機會都沒有,還能做什麼?簡直是束手無策,只能坐困愁城。
你知道你為什麼工作得這麼累,公司卻不肯定嗎?答案是你自己造成的。很多人以為來上班是來工作的,做越多工作,表示越盡責,沒有愧對薪水與公司。年輕時還好,公司會認為你這個年輕人肯做,勤奮認真,比起其他打混摸魚的年輕人有敬業精神;但是當一年一年過了,你還這麼賣力,公司卻不買單,因為你的資歷有了,薪水加了,做的竟然還是以前的事!
由於薪資待遇優渥,加上職涯發展順遂,很多外商的男性高階主管都是太太在家專職做主婦與媽媽,45歲以前覺得這樣的安排是好的,因為自己很忙,家裡有人照顧,特別是孩子有人陪伴與教養,令人安心,後顧無虞。直到45歲以後,卻發現它可能是一顆未爆彈,原因很簡單,這時候出現—中年危機!
你想要拿高薪嗎?應該沒有不想的吧?但是,你的思維意識、或行為舉止可能都和拿高薪這件事背道而馳。我們常說「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其實「高薪者跟你想的也不一樣」。而且就像有錢人未必比你聰明能幹,一樣的,高薪者也未必比你能力強、更努力,但是為什麼他們能拿高薪,而你不能?
職場是人間道場,其中最考驗人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很多上班族覺得最難的事是維持人際關係,每天花在情緒上的勞動極大,要維持心情平穩的成本極高,反倒未必是做事。可是做人沒做好,做事一定不好。問題是做人未必是自己單方面做好即可,還得對方跟自己相互配合才行,這才是最傷神之處。
周末教課時,有位學員是上市大企業的中階主管,上班20年,對於職涯有很深的體會,再加上40有餘,又是女性,管的是一群男性工程師,對自己的處境心裡也有數,她說:「我們永遠要記得,公司少你一個也不會怎樣。」
最近教斜槓課,有一名學員報名進階班,一聊起來,我再度為台灣的青年低薪現象感到震撼不已!他是醫檢師,在台北有名的大型教學醫院上班,做了8年,月領4萬元。「這麼低,你能不能換職務?」答案是不能,這個行業是考執照是決定於大學念的科系而定;如果要換職務,必須換考執照,就得從大學讀起,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的。
最近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年輕人都想要靠投資理財增加收入,覺得賺得快又多,反倒是不相信工作能夠幫助自己翻身,比如不去跟老闆爭取加薪,因為沒用!結果不是老闆死也不加,就算是加了也少得讓人感到自取其辱,索性不當一回事。再來是以前會下班後賺第二份收入,也變得意興闌珊,原因是—「上班8小時已經夠累了,下班還要做第二份工作,太辛苦,這樣的人生沒意思。」
最近有一位學員有腫瘤,要報名斜槓課程,我覺得既要上班又要斜槓,不免擔心他的健康,很想勸退。可是我沒想到她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錢!她的父親92歲、母親87歲,都需要有人照顧﹔而且公司搬家,單趟通勤近2小時,職務也調動,必須重新學習與適應,加上年過55,她的心裡清楚得很,這根上班的單槓勢必維持不久。
談薪水這件事,是一輩子的功課,趁早學會比較好!我兒子最近退伍,在忙面試,其中有一家有進一步跟他談細節,他來問我怎麼談薪水,我跟他說一定要出價,而且比行情稍高些。可是後來他卻回覆對方:「依公司規定」,結果呢?對方真的依公司規定給他最低的薪水,他當然有些氣餒,並說:「我沒有經驗,哪裡能跟人家談薪水?」
職涯當中,大多數人都期待能夠一路遇見貴人,提攜自己一把,給自己機會向上爬升,或是在關鍵場合幫自己說上一句美言,或是給自己智慧,幫助我們做出聰明的決定……因此說起來,這些貴人都是有能力、有資源且熱心助人的善心人士。可是你仔細想想,這種人多不多?其實並不多!
你是不是也有相同情形?每天做不完工作,經常加班,老闆的電話不時響起,可是已經有幾年沒加薪。就算有加薪,那種微不足道的程度讓人心酸,有自取其辱的感覺,心想還不如不加薪來得好。更別說萬物齊漲的此時此刻,每件東西加個五元十元好像不多,其實漲了10%以上,簡直是變相減薪!
這兩天我點評王力宏與李靚蕾的發文,因為對於上班族朋友來說,這是最佳的機會教育!首先這條新聞在熱點上,多數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二,詳讀發文內容的吃瓜者也不少,每個人都注意到李靚蕾很會寫、王力宏很不會寫,這一高一低不僅毀掉王力宏的事業,也讓王力宏吐出4.8億的仁愛路豪宅。
哈佛大學教授說,寫作是21世紀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為什麼?因為社群平台!當人們不想或不能雙向溝通時,只能藉諸fb、微博來放話或喊話。到了這個地步,沒有任何一方是贏家,而孩子是最大的輸家。可是短期來看,會寫就是占上風,贏得輿論,而且形塑事實﹔不會寫就是落下風,失去民意,即使是事實也沒人信。
3年前我也是這樣的人,現在很少人相信。我「演」得太像,像到沒有人看出來我的本性。而我也喜歡這個改變,內向不擅表達讓我吃了很多虧,而且變得敏感糾結、陰鬱不快樂。沒有人喜歡這樣的人,包括我們自己,如此一來,我們怎麼可能得到想得到的?像被重視、被肯定、被加薪、被交賦重任
我們多數人都以為會在65歲或更早退休,實在很難想像會發生這個情形:當自己77歲時,幸運地,看起來像55歲,還在工作崗位上,而且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深怕一個不小心被淘汰,於是用了一些手腕,把同事的業績變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