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最精彩的一戰是 轉播大混戰

今年搬了家後,新房東給的第四台服務裡,沒有提供HD頻道的服務,但我又想看高畫質的金鶯隊比賽直播,因此我拿起了IPAD,想用付錢購買的MLB.TV來看,選擇場次後,跳出一個讓我很錯愕的畫面,裡面寫著「你所在的地區,無法收看這場比賽」。


原來,這是一個保護系統商的機制,程式會偵測你所在的位置,像我住在巴爾的摩,就沒有辦法看現在正在這裡打的金鶯對遊騎兵之戰,原因是,如果大家都買MLB.TV來看所有的比賽,那當地頻道就沒有人要訂購了,如果沒有第四台頻道轉播比賽,收視群眾就會侷限在願意花錢買MLB.TV的相對少數,因此,第四台業者跟大聯盟官方一起把餅做大,這個觀念,我可以接受。

詭異的是,中華職棒似乎走的是一條相反的路,年初換掉緯來,由不瞭解台灣生態的國外集團接手,是看在錢的份上,以職棒的營利本質來說,還算可以理解,可是最近卻搞得當初砸錢買轉播權的業者,嚷著要停播比賽,就很令人費解了。

癥結在於,博斯認為自己買的是「完整」的轉播權,但在比賽開播後,卻面臨中職拿出CPBL.TV對打的窘境,中職的收視人口有限,而網路直播不僅可以用任何行動裝置看球,一個帳號還可以三人共享,儘管品質並不穩定,但還是能吸引不少球迷購買,多一個人買,就多三分對博斯收視的衝擊,對系統商來說,的確不是公平的事。

中職當初敲鑼打鼓地喜迎新轉播團隊,卻搞到沒有裝MOD的球迷無法看球,還得出動華視救援,最後氣勢磅礡的,只剩看來很巨大的權利金,但對球迷來說,他們得到了什麼?他們甚至連基本的收視權益都沒辦法被捍衛。

使用者付費是一個趨勢,以巴爾的摩為例,你只要有裝第四台,就可以看到金鶯的比賽, 如果你想看高畫質的,就要向業者購買高畫質頻道,如果你想看盡所有的比賽,就要再付錢買MLB.TV,我想這邏輯不難懂。

但中職光讓比賽出現在正常的有線頻道,就搞得七葷八素,要讓消費者接受付費收視,自然是難如登天,更何況,轉播能力、質感、比賽內容,真的到了可以收費的程度了嗎?

台灣土地很小、職棒市場規模也相對地小,沒辦法像美國一樣,當你在台南,網路就封鎖統一獅的比賽,逼你一定要打開電視收看第四台的直播,現在該做的,是想盡辦法讓更多人去看職棒轉播,不管是看愛爾達、博斯或是MLB.TV,把市場搞大了,有更多人到現場看球,沒辦法到現場的想各種辦法看轉播,這時候,才有做分級付費收視的本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