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還是趕集?

暑假到了,現今學校取消了寒暑假的制式作業,改而鼓勵親子多去看「展覽」、走出教室去學習。因此,當朋友約我們一起去看華山藝文中心的「吉卜力」展覽時,兩個小宮崎駿迷立刻點頭說好,我心中浮起的是日本「三鶯吉卜力美術館」的精彩內容,於是便興高采烈地一同前往。

到了場外,人潮擁擠。我先買了票,一張350元,一行人花了兩千餘元。再去抽了入場號碼牌,哇!竟是2913~2919號。按照現場工作人員的規定,要等叫號才能入場,估計需要一小時,於是工讀生叫我們到附近逛逛,但不能走遠,因為錯過200號,就要重新抽排取號。

頂著大太陽,等了一小時,終於等到入場,這中間一直聽到工作人員吆喝:「裡面沒有廁所喔!請先去洗手間再入場。」一進去,有一面牆,簡單幾個字,說明宮崎駿作品。接下來轉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霍爾的移動城堡」。城堡會動,看起來很龐大,工作人員在旁邊一直提醒:「可以拍照喔!可以拍照喔!」可是,我抬眼看去,城堡比牆板高,相機抬起來,半個城堡的背景是鋼架屋頂和場燈,實在不美觀。於是我放下相機。

再走進去,人越來越多。主辦單位派了很多工作人員,不停地大聲吆喝:「往前喔!往前喔!拍完照就往前喔!左邊有空可以拍照喔!………」眾多參觀者一個挨著一個往前移動,輪流站在龍貓旁邊、紅豬旁邊、魔女旁邊,拍完照、檢查完照片沒問題,就趕快往下一個場景。「快點喔!移動喔!這邊可以拍照喔!請不要停在原地喔!…….」霎那間我有點疑惑,我到底是來逛夜市的?還是在某一個拍賣場?耳邊此起彼落的就是不停地催促與吆喝,叫大家往前移動、拍照。

這是展覽館?還是一群準備最後到賣場待宰的拍照羔羊?

因為每個場景前面都是拍照的人群,而我覺得照片拍起來就是卡通畫面,沒什麼意思,所以試圖看看周邊牆面上,有沒有一些製作過程、或是電影場景的介紹、創作理念…..之類的文字。不過很遺憾,什麼說明也沒有。

因為兒子和女兒都沒有停下來拍照,所以我們一路往前。青青與同學走得太快,已經不見人影。於是,我避開拍照人群,想上前去叫他們等等我。這時,我們碰到一個場景,前面是拉起來的紅線,把人群分隔開來。人工作人員對我們說:「這裡拍照要排四十分鐘喔!」

於是我便說:「喔!好,那我先去前面。」等我往前走,發現自己到了下一個場景,接下來是通往出口時,我想先回頭去看一下前面沒看到的那個場景,這時工作人員阻擋我:「對不起,這是單一參觀路線,只能向前,不能回頭。」「那我可以出去後,再進場去看剛剛沒看到的地方嗎?」對方同樣回答:「不行喔!出去後不能再進場。」

一個展館沒有洗手間也就罷了,萬一臨時想上廁所,難道出去後就不能再進來?兩幅作品之間,看了第二幅就不能回頭看一眼前一幅?這又是個什麼道理?行遍世界,我還第一次聽說這種奇怪的「參觀」規定。

而且我很確定,我在入場前,並沒有在宣傳簡介中聽到這個「單一參觀動線,不能回頭」的說明。拿起手中票券,也確認沒有這個規定。更何況,一般展覽,根本不可能這規定。於是,我決定不理會連續幾個工作人員的阻擋,自顧自回頭去看剛剛沒看到的「無臉人」場景。因為我不需要拍照,於是我便走向「不合照」的那一排,走到場景前去看。沒想到,這時,工作人員再度阻擋我:「這裡是要給人拍照的喔!你站那邊。」

這下我終於火大了,跟工作人員起了爭執:「全世界有哪個展場規定一定要按照順序看展覽,不能回頭、不能停留、還要規定妳站在哪個地方看?全世界有哪個「展覽館」工作人員大聲吆喝、就差沒有把哨子拿出來嗶嗶吹,把參觀者當一群排隊等候宰殺的豬?全世界有哪個展覽,不拍照的人不能『站在這邊』看?我氣得簡直要發抖!聲量一提高,服務人員立刻說「去找主管來說明」。

於是我信步走到出口處等待。一會兒,「主管」出來了,對於服務人員趕人態度不佳,她說抱歉 ; 但對於我的疑慮與抱怨,僅說這是「主辦單位」交代,有意見要跟「主辦單位」提出。「主辦單位」是聯合報,是我的老東家,於是我留下電話,請「主辦單位」和我聯繫。

我無奈的走出展館,晚到的朋友聽完三個大孩子「很難看、不必去」的意見後,決定將他們所屬的三張票退掉,因為是我代買,所以我去退。票務處理時問我:「全退嗎?」我問:「可以嗎?」他說已經進去不能退。於是我們便離開了。

這一段經歷,我將之寫在粉絲團上,引起了廣大迴響。許多喜愛看展覽的人都表示:台灣近年展覽變得綜藝化、表面化、商業化,流於拍照、打卡卻毫無深度!這樣的「策展概念」,不但令人失望,而且令人擔憂。

旅行、展覽、參觀,重要的原因在於「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一個人可以藉由旅行、參觀展覽,了解文化、藝術 ; 了解歷史、地理 ; 了解科學、自然 ,更可以了解當地人或是史前人的生活或是經歷。一個好的展館,除了要圖文並茂,還要規劃良好的參觀動線、控管進場人數,配合仔細地說明或是精彩的導覽,無論是參觀的人,或是工作人員,都應該保持安靜,讓人有機會慢慢品味、細細思索。拍照、打卡既不是重點,更不該走馬看花、大聲吆喝、喧嘩,趕人如趕集!

我在法國羅浮宮參觀時,看到許多幼稚園的老師帶著小朋友,安安靜靜地坐在一幅畫前面,輕聲地講解。有一些高中生,手拿著筆記,認真的紀錄。甚至有一些年輕人擺了畫架,在場內臨摹大師作品,一待就是一天、甚至一個月內天天都去!而台灣人去羅浮宮,只跑三個地方:勝利女神、蒙娜麗莎、維納斯,到此一遊之後,照個合影、比個YA就離開。

這,不叫看展覽。

有一次,我跟先生去參觀奧地利的莫札特紀念館,在那邊用我們破英文努力的讀牆上的說明時,巧遇台灣去的華裔解說員。老先生聽到我們講國語、來自台灣之後,欣喜若狂!他很無奈的跟我們說:他在那邊服務了30餘年,碰過許多韓國、日本觀光客,這幾年增加的都是大陸年輕人,而我們,則是他遇過極少數、一個手指數得完的台灣人!那一次,我們在小小的展館裡足足待了整個下午,聽他訴說莫札特生平的精彩故事,意猶未盡。

沒想到,因應台灣人喜歡拍照,不喜歡看說明,現在的策展單位,竟然發明出這一套「不准回頭」、「單一路線」、「定點拍照」的展覽方式!我簡直是驚訝得目瞪口呆!趕鴨子上架式的路線、喧鬧吵雜的展場,吆喝參觀人眾不能停留一路往前、定點還代為拍照合影的工作人員、琳琅滿目幾乎佔掉展場一半的紀念品館…….這就是台灣人定義的「參觀、展覽」?

這樣的拍照展覽,早已失去了參觀展覽的目的,更失去了參觀展覽的意義。與其說是「展覽館」,不如說是「照相館」。帶孩子去看這樣的展覽,除了帶回一大堆跟公仔的合影,還有買了一堆貴森森的商品之外,孩子究竟獲得了什麼?

我今天之所以抗議,重點亦不在於那幾張票退不退,而是對於這樣惡質的商業取向展覽覺得痛心。更何況,辦展者,是我們國內首屈一指的報社!媒體,肩負提高民眾知識水準的重任,帶領民眾進步、進化。而我們因為信服媒體,所以才去看他們所辦的展覽。如果連媒體主辦的展覽都如此惡質,我們怎麼能夠期待其他的策展單位,辦出有知識水準、高品質的展覽?


---------------------------------------------------------
《觀點發聲》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
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Yahoo奇摩新聞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提出你的觀點。請看---->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