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鞋匠的眼淚

嘉義市有一家陽春麵店,從開幕第一天就高朋滿座,一、兩年了吧,幾乎每天都是這樣,羨煞許多人。

開幕之前,這家店並不被看好,有人說,它的位置不佳,台語說「市草不好」,意思是沒有人潮,生意難做。事實上,這種論調是有基礎的。

在這家店之前,這個地點有人賣過雞肉飯、早餐甚至同樣也是賣陽春麵,除了雞肉飯撐了一段時間外,其他都草草收場。


但這家陽春麵店卻像沙漠裡開出的奇葩一樣,盛況歷久不衰。消費者似乎有一種默契,如果想光顧一家店,就會群聚而去;如果不想去,就算店家花再多廣告費,辦再多優惠活動,沒人就是沒人。

有人告訴我,老闆並不是一開始就成功,他曾經失敗過兩次。其實老闆我認識,他的失敗經驗我清楚得很,第一次,賣麵和魯肉飯,生意普普通通,之後因為沒有時間顧小孩,小孩走失,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回來,夫妻發現不對,趕緊收起生意,乖乖地當上班族。

之後夫妻又嘗試創業,與朋友合作,但生意也是七上八下,幾個月後拆夥,各走各的路。直到第三次,這家店面終於成功。

最近回想這位老闆的人生歷程,我發現他還有一次失敗經驗,某年他與妻子在家裡自己做鳳梨酥,找來一些親朋好友幫忙,客廳即工廠,大家忙成一團,烘烤之後,再託開店面的朋友幫忙販售。

市場依舊沒有打開,最後鳳梨酥也收起來,所以這位老闆在成功之前,一共失敗三次,不是兩次。

前幾天遇到一個老鞋匠,他修鞋歷程超過半個世紀,已經有許多老主顧,一雙巧手可以把鞋子放大或縮小,神乎其技。

那天他很感性地告訴我他的故事,幼時家貧,父親每天必須擔著布匹走好幾公里的路到偏遠的山區去賣,渴了就捧路旁的溪水來喝,非常辛苦。

他十二歲拜師學藝,十五歲出師,獨當一面,經過了五十幾年,老鞋匠的地位已經屹立不搖,雖然店舖在巷子內,但慕名走進巷內找他修鞋的人,沒有斷過。

老鞋匠今年已經七十歲,他告訴我,其實有段往事是別人不知道的。他說十五歲自己開始做生意,直等到十八歲才有客人上門,他足足蹲點等了三年,講到這裡,老鞋匠忽然掉下眼淚,我想,那三年肯定是他人生中很難忘記的時光。

老鞋匠的眼淚讓我想到那家陽春麵店,在成功之前也曾經歷經失敗。其實很多成功故事的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其中的滋味,當事人點滴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