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走路常跌倒,我該擔心什麼嗎?

Photo/www.maobabi.com ,責編/Hsuan
Photo/www.maobabi.com ,責編/Hsuan

採訪/高雄長庚醫院 陳志誠醫師


1歲半的小朋友,走路經常發生跌倒的情形,在這種狀況下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到底是因為小孩走路還沒有發育好,還是因為走得太急而容易跌倒呢?

各階段粗動作的發展概況

其實在這時候通常我們會先考量到小朋友粗動作的發展是否已經成熟,所謂粗動作,就是會運用到大肌肉的動作,像是頭部的控制、翻身、爬行、站走跑跳及上下樓梯等等。一般來說,6個月以上的孩子若有大人在旁支撐,腳通常已經能夠有站著或扶著的能力;9個月以上的孩子,則可以自行扶著家具後站起來,但因為動作發展還沒有很成熟,所以常常會看到孩子沒辦法自己好好坐下,而是屁股往後跌坐;但10個月的孩子,就能夠站得更穩了,可以自己扶著家具走路,學習像螃蟹式的橫走步伐,或是喜歡被牽著走。

學步初期的寶寶,走路會發生跌倒的狀況

通常要到11個月至13個月,或是11個月到1歲2、3個月左右的孩子才會自己放手走路。孩子剛開始走路時平衡感一定不會太好,步伐也會不穩,需要透過學習訓練才會進步,所以在學步初期走路會發生跌倒的狀況是可以被接受的,通常到1歲6個月甚至2歲以後孩子走路的能力、速度和方向會越來越好,走起路來就會顯得較自然,跌倒的次數也會慢慢減少。所以呼籲父母不必過早擔心這個問題。

1歲半後走路若常跌倒,可能與扁平足有關

而孩子到1歲半走路若常常跌倒,父母們可能還要擔心是否有平腳足的問題,其實平腳足就是所謂的扁平足,一般在門診可以見到有一些孩子有「假性扁平足」的情形。所謂假性扁平足,就是指小孩站立走路的能力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大人扶著孩子站起來,造成孩子腳站立時的著力點不穩,當著力點不穩時會造成腳弓往內側用力,所以才會出現假性扁平足。

穿硬底且腳踝包覆性較好的機能鞋

一般有這種情形後我們都會建議父母在孩子真的能自己扶東西站起來或想學習走路時,可以穿硬底且腳踝包覆性較好的機能鞋,走路時保護性也較佳,就比較不會有假性扁平足的情形發生。而機能鞋穿的時間長短一般要視扁平足嚴重的程度,因為也有孩子是真性扁平足,需要請醫師做進一步檢查才有辦法判斷是真性或假性,所以對於比較早就學會站的孩子,要特別去留意是否有假性扁平足的產生,當懷疑有扁平足時也千萬不要自己買機能鞋來給孩子穿,而是應及早和醫師進行評估討論,以達提早預防或矯正治療。

孩子較大時,走路仍常跌倒,可能與弱視問題有關

當孩子較大時,若走路仍會常常跌倒,可能還需要擔心有弱視的問題。弱視會影響到孩子走路運動發展,且弱視需要到孩子較大時才能被診斷出來,建議父母2歲半以後可以教他們怎麼比視力表,而3歲以後的孩子因為比較可以聽從眼科醫師的指示完成視力檢查,眼睛的發展也已達成人的95~99%,視力和成人差不多,所以三歲是孩子做視力檢查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也較能夠較確診是否有弱視。

學步期墊腳尖走路與腦部發育有關

孩子在學步期發展階段,因腦部發育未完全成熟,偶爾會看到墊腳尖走路其實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不是一直墊著腳尖走路,走路時腳跟會著地的話就沒有關係,會墊腳尖走路的孩子一般我們是會擔心腦部是否有一些先天性的問題導致肌肉張力過大,造成腳跟無法著地,走路沒辦法走好,所以若孩子有此情形發生務必請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評估。嚴重者甚至需要做復健來幫助肌肉張力能夠鬆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