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阻止我買東西」的最強店員!

最近我獲得一次非常特別的消費經驗,在店面找到想要的商品正要去結帳,卻被店員勸阻。先不說我從沒遇過會「阻止客人買東西」的店員(強迫推銷的倒是不少),更重要的是,他還讓我對這次「失敗」的購物經驗非常滿意。之後我認真思考了這次消費經驗,發現它是個值得討論的公司管理議題。一位違反直覺的店員竟能帶給消費者這麼多收穫,讓我決定寫一篇文章獻給他。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多嘴的客人,細心的店員

前不久,我到某家文具門市去購買明年度的筆記本,因為已經有用習慣的款式,本想速戰速決,在櫃上找到就拿去結帳,但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我詢問店員。不久後,這位店員從庫存裡幫我找到想要的款式,但我多嘴問了一句:

「你們這款筆記是歐美版,還是亞洲版?」

「這款筆記本........有分歐美和亞洲版嗎?」店員有點驚訝。

我花了一點時間解釋,說以前在台灣買到同款筆記本,裡面是用歐美日期,所以筆記本標示滿月、新月的時間會比台灣晚一天(例如台灣的中秋節是9月16日,但筆記本裡滿月的日期是9月17日),但我有一年去日本買了同一款筆記本,裡面的時區就是亞洲日期,滿月和新月的標記是正確的。

「原來如此,之前沒聽過這款筆記本還有分時區,公司也沒有進亞洲版。」聽完我多嘴,店員回答。

「沒關係,反正台灣也買不到亞洲版,那我就買這本吧!」我正準備結帳。

「等一下!!」店員擋在我和結帳櫃檯中間。

「你真的想要月亮差一天的筆記本嗎?」

「只是看農曆的時候會差一天,反正現在手機也可以看農曆啊!差一點沒關係啦。」

「你再認真想一下,你真的要明年一整天都用這『差一天』的筆記本嗎?」店員繼續追問。

「可是我也買不到亞洲版的啊!」

「因為以前不知道有亞洲版,所以我們公司沒進這款,但我等會就去問廠商看明年能不能進貨,然後........你現在沒有朋友在日本玩的嗎,請他們代購不難吧?」店員回答。

我想了想,臉書上的確有朋友在日本,請他們代購亞洲版的筆記本確實也不難,但卻好難想像,這位店員竟然為顧客著想到這個程度,不但阻止我在他店裡買東西(等於把業績推走),還幫我想好怎麼輕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我當場放下準備拿去結帳的筆記本,打開手機傳了訊息給正在日本玩的朋友,五分鐘內解決了代買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位店員準備聯絡供應廠商,調整明年進貨,等於是系統性解決了我的消費痛點。

這位店員提供消費者想像不到的絕佳服務,一面迅速解決我當下的消費困擾,一面透過這次偶發事件,聯絡廠商一勞永逸地解決結構問題。他提供我印象深刻的購物經驗,卻把自己所屬部門的業績往外推,我好奇的是,公司要如何評價這位店員的舉動?

把業績往外推,管理制度怎麼衡量?

當我把思考角度轉向公司,卻發現管理制度很難、甚至無法給這位店員應有的評價。老實說,當時我雖然沒有在文具館買這本筆記本,卻因為太感謝這位店員的貼心,逛到隔壁音樂館的時候,買了本來只是考慮中的李壽全的復刻專輯《八又二分之一》。月底結算業績時,音樂部門的同事應該把這筆金額算在文具部門頭上,但很可惜,這位店員的用心很難透過數字報表呈現。

此外,主管甚至可以合理指責他為何要把業績推掉──畢竟我對產品沒有不滿意,是店員「提醒」我應該不滿意,還提供我更滿意的購買方式,卻不在他的店裡買。或許明年、後年,文具部門的業績會因為這位店員的用心而提升,或許這位店員的用心反而讓其他部門的業績提升,但公司要用什麼樣的KPI,才能激勵店員如此為顧客著想?

更進一步說,公司要用什麼樣的選才標準,才能找到一位如此令顧客印象深刻(深刻到花時間寫一篇文章)的店員?要用怎樣的管理制度與考核標準,才能讓這位店員得到應有的工作評價,甚至在薪資上給予回報?如何激勵其他員工也能做到這樣的服務?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管理議題。

我在商業雜誌當編輯,讀了好多年的商管書,卻找不到一個適當的管理制度,想不出要用哪個KPI來說明這次消費經驗。我好希望能常常遇到這樣的店員,但卻找不到什麼面試的題目,能讓我找到這樣的貼心店員(更可怕的是,公司制度、KPI、面試題目還可能會逼走這種好店員)。

這次消費經驗給我的啟示是,對公司來說,或許除了可衡量的數字之外,管理學還有更多難以衡量的人性面,考驗管理者的功力;而對工作者來說,或許我們每天上班下班除了賺錢,還能為其他人留下美好的回憶,如果我的工作能帶給別人感動,感覺很不錯。

(獻給某書店,我不知道名字的長頭髮男店員)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 http://goo.gl/iRPx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