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台灣的菸樓

地方文化局,如要將菸樓保存下來,須要一筆龐大修繕經費,在文化價值與經費的考量中,菸樓能受到保護,仍然言之過早。(作者圖片)
地方文化局,如要將菸樓保存下來,須要一筆龐大修繕經費,在文化價值與經費的考量中,菸樓能受到保護,仍然言之過早。(作者圖片)

作者:on.cc東網-海雲間 (生態評論員)

「菸田」曾經為菸農,創造豐碩的經濟收入,但今年「台灣菸酒公司」將終止最後一季菸葉保價收購,等於宣告本季菸田,將成為台灣菸草作物最後的終點站,菸樓也將永久退役,不再有機會被「教召」。

隨著農業的沒落,全台農田逐一衰竭,原少數僅存的菸田,因2002年台灣加入WTO後,進口菸葉成本不及國產的一半,令國產菸葉失去保價收購的保障,導致現今菸田,成了不可多得的農村景象,也深深吸引許多生態攝影者,不辭遠道而來取景,更成為影視拍攝外景的最佳場地。

素有「菸城」之稱的高雄市美濃區,早期菸田面積為全國之最,擁有全台灣最密集的菸田,過去菸農可依賴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現為:臺灣省菸酒公司)的保價收購,大量種植這種高價值作物,並憑著辛勤的勞動力、流淌的汗水,培育出全國最多優秀學子,而贏得了「博士之鄉」美譽。

菸城之稱的美濃,自日治時期便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菸葉產地,除了菸田佔約全台菸草產地的40%之外,菸樓數量也是全台之最。據說,美濃菸樓最多時高達1800多棟,隨著菸田的銳減,多數菸樓均已因閒置太久而荒廢。

時至今日,美濃仍一直被認為全台菸樓最多的地區,但根據我這些年走訪各地,所見過的菸樓,以雲林縣古坑麻園村的菸樓,屬最為密集,目前麻園村的部份菸樓被用來擺放農具,所以保存的還算完整,但麻園村非菸草盛產地,因此這兒的菸樓,較鮮為人知,所以常被遊客當成「人去樓空」的村民老住屋。

台灣的菸樓風格,多數延續日治時期傳統菸樓建築,這些象徵早期專權專賣產物的菸樓,它們可是菸農們最深的回憶,在這些古老建物上,不但刻畫著菸農勞動精神與純樸的生活寫照,也記錄著台灣菸草產物的全盛史蹟。只可惜,這些台灣僅存的菸樓,因為菸害闗係,過去並沒有受到較友善的闗注,令這些代表性的建物,失去了歷史文化的保護。直到現在,菸田即將走入歷史後,菸樓問題才受到外界重視。

事實上,台灣各地菸葉產地的部份菸樓,多數成為堆放農具或廢棄物的空屋,要不就成了廢墟,有些地區則被開發成觀光景點,命名與菸樓有關地方民宿,更是不勝枚舉,但民宿建物本身,多數並非菸樓修繕而來。

除了美濃,花蓮鳳林仍保存數十棟完整菸樓,有些被修整為西班牙式建築,可提供遊客住宿。以菸樓命名的民宿,可說遍佈全台各菸葉產地,但是這些民宿多數為新建或改建而來,並不具地方特色,主要目的,無非希望透過當地文化史料,進行多元化的服務來吸引更多遊客,但最後還是無法為地方帶來長久觀光價值。

自去年台灣菸酒公司,決定完全終止菸葉保價收購後,菸樓問題才引起民眾的注意。雖有部份菸農對於菸樓的廢存,並不表示意見,但多數人都希望保存下來,將它們開發成觀光產業,才能照顧菸田農村居民的生活。但是過去,以菸草文化為主題地方展示館、文物博物館等,最後逐一闗門大吉。

菸田曾經為菸農唯一經濟來源,雖然在裁種期間非常辛苦,但高額穩定的保價收購,豐富了菸農家庭的生活,因為有了菸田,他們才能脫離貧困,並培育傑出的下一代。從令後,菸田即將消失,菸樓成了唯一的歷史見證者,這對菸濃來說,它們所存的價值,非觀光產業下所帶來的金錢所能取代。

歷史,只能回顧。在2002年加入WTO前,菸葉由原臺灣省菸酒公賣局保價收購,但加入WTO的同時,隨著「菸酒稅法」與「菸酒管理法」的施行,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結束了百年來的專賣制度,並改為民營的「臺灣菸酒公司」,菸葉從那時就不再受到保價收購,菸農總得透過政治人物出面協調,臺灣菸酒公司才勉強保價收購,但逐年減量收購產量。

菸酒公司在照顧本國農民生計與資本衝擊中,左右為難了十多年,最終於去年7月終於下定決心,從本年度這一季最後採收完成後,終止國產菸葉保價收購,令僅存的少數菸農,從今後必須轉種其它作物,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閒置的菸樓,只能任由時間的沖蝕與自然災害的破壞,逐漸頹圮,最終成為廢墟或被拆除,人們也會逐漸淡忘,那一片片綠油油的菸田,曾經為台灣菸農創下的經濟奇蹟。

然而,地方文化局,如要將菸樓保存下來,須要一筆龐大修繕經費,在文化價值與經費的考量中,菸樓能受到保護,仍然言之過早。

更多東網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