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蛇世代的意義:社會已厭倦單一定義的成功

自從台灣開始流行「翻轉」這個詞,與追求公平正義、講求公民覺醒的潮流同時進行的,就是「魯蛇意識」的抬頭。年輕世代愈來愈多人自稱魯蛇,並以身為魯蛇為傲,即使在一般標準中並不魯的人,也要言必稱「本魯」、「小魯」,不願被歸類到成功的一方。


對某些無法理解這個現象的人來說,會認為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為何總愛抱怨、放棄努力,還甘願當個失敗者?八成是沒有野心沒有慾望,沒有競爭力的藉口。但對今天的台灣年輕人來說,「魯蛇」已失去了他的負面意涵,成為敢於獨特的光榮勳章;反倒是「成功者」變成俗不可耐的蒼白描述,不再讓人崇拜。為何會變成這樣呢?就讓我們探討魯蛇崛起的原因。

質疑過往成功法則,走出不同的道路
魯蛇這個詞在2013年開始流行與網路,當年8月發生了台灣至今一連串公民運動的肇始事件:萬人凱道送仲丘大遊行。在2013年的當時,loser還沒有今天那麼正面,主要是嘲諷別人的用語,由於那年剛好是蛇年,loser也就被翻譯成魯蛇,慢慢有了定義。

隨著公民意識的覺醒,我們才發現過去台灣人最愛講的「拚經濟」,裡面靜隱含了這麼多掠奪式開發,官商勾結與黑心企業,把成本轉嫁給環境與土地,用血汗工時壓榨勞工,於是有了追求公平正義的浪潮。同時,這個世代也開始檢視過去台灣人最朗朗上口的「成功學」、「競爭力」,發現裡面隱藏著貧富差距、階級世襲、世代不正義的問題。

大至國家經濟的成功方式,小到個人生命的成功學,都成為年輕族群反思的焦點。當我們發現經濟愈來愈難以回頭,個人也愈來愈不可能成功,很自然的就開始質疑過往的成功定義。如果所謂的「勝利組」是來自世襲財富、黑心與血汗,理所當然愈來愈多人就會以「魯蛇」自嘲,不願重複過去的成功法則──畢竟大家心裡有數,以眼前的形勢看來,按照過往的方法不可能成功,而我們也不該再重複。

此時,魯蛇也被賦予了「寧願捨棄過去的成功,也要走出嶄新道路」的意義。我們不是不願成功,只是不屑於過去的那種成功,因為一個人人都只想賺大錢(還只能用某些方式賺錢,否則就是只會小確幸),搶著圈地、污染環境、大搞無助於實體經濟的房產泡沫的社會,並不會更好。所以我們寧願成為魯蛇,甘願放棄對金錢、地位的追求,也要去做值得做的事,去改變世界,讓社會變得更好。

與其勉勵吃苦努力,改變社會環境才是重點
無法了解這個現象的老人(這裡指精神上的老,不一定是年齡上的老),還正在用「年輕人只會小確幸,沒有競爭力」的陳腔濫調來教訓下一代,用「你們這樣下去,以後會成為魯蛇」來恐嚇年輕人。但你一定也察覺到,這樣的教訓與恐嚇戰術愈來愈沒用,殊不知我們早已厭倦你口中的成功,還以成為魯蛇為傲呢!

年輕人不是不想吃苦,因為最可怕的不是吃苦當吃補,而是吃苦到最後只能吃土。在這個吃土的時代,勉勵人們吃苦是沒有用的,我們早就做好努力到最後也不會有結果的打算,在這悲慘世界裡設法走出新的道路,而你還在那裡高談往日的美好,要我們學會吃苦當吃補,不要放棄過去的成功法則……

只能說,問題不在願不願努力,而在能不能改變現狀,如何讓社會回到那個努力會有回報的狀態,才是關鍵所在。

如果你所謂的成功,就是別思考生命,乖乖做著升官發財夢,要嘛快速致富,要嘛取得權力或地位,那我們倒是甘願成為魯蛇,情願去做有意義的事、不一樣的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事。不用成為炫耀自己、高高在上的成功典範,因為每個人本來就應該有不同的生命追求,當你愈用競爭力把社會鎖進單一的成功標準,魯蛇就愈會用分散在各處的小確幸來對抗。

---------------------------------------------------------
《觀點發聲》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
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Yahoo奇摩新聞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提出你的觀點。請看---->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