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 大軍壓境,真正的C2C旅遊模式?

近日,Airbnb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切斯基(Brian Chesky)宣布了Airbnb極具野心的下一步,Airbnb Trips。

在Airbnb Trips上,除了傳統的住宿之外,還加上了「行程體驗」和「景點體驗」。Airbnb希望強調旅客與房東的深度互動,讓房東帶領旅客進行深度旅遊(舉例來說,我是棒球迷的話,或許就可以開一個來臺灣看棒球的行程供旅客選擇,原住民也可以開個去部落學刺青的行程),未來甚至還會再附加上訂餐與招計程車的服務。

 

其實,「線上賣行程」這個概念並不新穎,在國外早已有類似的旅遊平台,在中國,攜程、途牛等網路旅行社已經有了堅實的族群,而且早已開始發展「旅遊達人分享經驗」的模式。網路訂餐和招計程車的服務更是早已經普及了。

但為什麼,這個看起來已經被做爛的東西,Airbnb卻在現在做呢?

一站式體驗是優勢所在

使用Airbnb Trips的優勢是,可以將行程與訂房一同在Airbnb的網站(APP)上完成。旅客不再需要在選定行程後還得東比西比到底哪一個旅館比較方便、便宜。

有人會說,旅行社早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了,要當背包客的話,也早就有機加酒的行程了啊?為什麼這一點會是 Airbnb的優勢?

重點在於,Airbnb的價格競爭力實在遠遠高於一般飯店,同樣的住宿品質,Airbnb可能只需要飯店一半的花費,這對背包客是非常強大的誘因,甚至可以讓他們完全不再考慮一般飯店。

另一個優勢則在於Airbnb的多樣性,在Airbnb除了可以找到一般的租房,也可以找到相當特別的居住環境(例如樹屋、迪士尼風格、名人故居等等),這是一般飯店絕對享受不到的。而多樣性這一點,也點出了Airbnb的最強優勢。

真正的C2C旅遊平台

在一站式地解決住與行的問題之外,Airbnb的最強優勢是綁定了房東:發達的評價系統跟很廣大的房東池,可以讓Airbnb變成真正的C2C的旅遊模式。一般旅行社開發的旅遊行程需要能夠長時間穩定維持,因此必須考慮到諸多因素(導遊、配合的飯店,以及最重要的盈利),因此過於冷門無法盈利,或難以完成的行程就會直接被捨棄。但Airbnb透過利用「房東當導遊」的構想,將可以在幾乎不用付出任何開發成本的情況下,多了無數條特殊的路線,根本不用顧慮這條路線有沒有盈利的可能性。

而對於不願選擇既定行程的背包客來說,旅行到人生地不熟的所在,最繁瑣的事情就是要自己想辦法做功課,找到喜歡的景點。而如果能有個當地人帶著逛「私房景點」,背包客可以在繁雜的自由行與無趣的既定行程之中,輕鬆找到平衡點。

監管將是最大的難關

Airbnb插手旅遊業務,衝擊到的將不再只是飯店業,而是整個旅遊產業。直接扯上由人來服務人的生意,也勢必將面臨到更嚴格的監管。Airbnb Trips這次上線,紐約卻非第一波開放城市,顯然和紐約市政府與Airbnb之間的監管爭議有關。

另一個難關則來自於Airbnb要如何監管自己的房東。其實,這種C2C的旅遊模式其實也並非Airbnb所獨創,中國的「稻草人旅行」、台灣的「KKday」都有部分C2C的旅遊媒合服務。他們無法成為完全的C2C旅遊平台,正是因為開發的成本過高,平台必須一個一個去開發與認證導遊。Airbnb的房東池或許解決了開發的問題,但認證的問題卻肯定仍會讓Airbnb頭痛,畢竟帶人出去玩,和給人一張沙發睡的複雜程度差得多了。

Airbnb的野心指向何方?

和Uber試圖透過外送服務,來拓展使用場景到一般日常生活,Airbnb的目標也很明顯:希望透過整合各種服務,讓使用者能夠長時間地留在APP上。終極目標則是成為全能型APP,所有生活日常都可以在一個APP上全部完成。

「微信」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全能型APP ,當年從一個約炮軟體起家,隨後成為聊天工具,然後發展出支付系統,再擴展到生活各方面的應用可能。Airbnb想走的也是同樣的路,只是它不從約炮,改從旅遊下手,雖來成為另一個微信的日子仍遠,但仍然值得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