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乖巧、容易相信老人...他們拿22K,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作踐」


作者●周偉航(人渣文本)/商周專欄作家


即將出任教育部次長的台大教授陳良基,近來一席對於「22K是作踐自己」的談話,又觸及了早已冷掉的22K爭議。有人認為陳教授的說法未考慮某些年輕人沒有挑選工作的條件;也有人為陳教授緩頰,認為他的重點是年輕人應爭取更好的工作環境。

怎麼解讀陳教授(或將來的陳次長)的發言是一回事,但跑去做22K工作的年輕人,到底算不是算作踐自己呢?我認為「是」,也「不是」。解決低薪當然是整體財經問題,但若從個人層面來觀察,會領低薪,問題或許不在於作踐自己,而是因為缺乏作踐老闆的能力。

雖然22K現在已不多見,但我的確有一些過往的學生,在剛出社會時就是20K上下的等級,我仔細觀察這些學生的人格特質,發現有以下的三個主要特徵。

第一種人格特徵,是意識形態上的極右派、保守主義者。他們服從、乖巧,捍衛傳統價值,總是認為努力就可以出頭天,低薪是出社會的第一步,只要靜靜排隊,好好聽老闆的話,在將來就能被安排去更好的位子。

他們也很容易被行銷話術說服而跑去做業務工作,但自身又沒有學會同樣的溝通能力,因此工作總是一陣子就換,換來換去薪資都是新人水準,也就沒有隨著工作經驗(年資)增加而提升收入。

整體來講,他們很容易相信老人,對於家庭教育的意識形態有很深的執念,很少懷疑父母長輩的過時價值觀,難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是以常被欺騙,被利用,才會淪入低薪、可被替代的人力環節之中。

你要說他們是在作踐自己,我也只能說「是,也不是」。他們甚至沒有能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作踐這事。

第二種低薪的人格特質,是缺乏處理知識能力。這算是從前一種特質延伸出來的問題。台灣確實存在許多超低月薪的工作,這些工作通常都由缺乏處理知識能力的人擔任。像許多中南部的檳榔攤妹妹,你知道她們最低薪資是什麼水準嗎?

甚至有底薪1萬5的。你會質疑「這不是違法嗎?」但她們多數並不知道能保護自己的相關法律,她們不會上網查這些資料。

「她們不會去104去找工作嗎?」她們也不太清楚人力銀行這種東西。智慧型手機,只是拿來傳訊息和打電動的。

「那要怎麼解決這種問題?」

教育。只有透過教育,才能提升他們處理知識的能力。高中教育無法教到這一層面,那就應該讀大學。但這些低薪工作者(包括檳榔攤妹妹)很多也讀過大學,這代表他們所受的大學教育也有問題。

在剛開始教書的那段時期,我也遇過許多這樣的學生,而我負責的科目,正是要提升他們處理知識的能力,但一門課的幫助自然相當有限。在其他的專業課程,因為教師多是前段大學出身(才能讀到博士),往往把學生當成一、二流大學生來要求,因此教學理想與學習現實之間就出現落差。

許多老師痛批這些後段大學生不像樣,而這些大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挫折,對課程內容興趣缺缺,總是睡覺、缺席,校方又怕招不到人而不敢得罪學生,就放著爛下去,因此無限惡性循環,最後造就一批徒有大學學歷,卻無大學生應有知識能力的年輕人。

第三個低薪的人格特質,是他們的同儕都是低薪族群,讓他們誤以為這樣的狀況是正常的,沒想去改善自身待遇。

這當然也包括媒體的推波助瀾。許多媒體、商人和政客一直強調22K現象,這讓缺乏資訊的他們誤以為整體薪資就是他同儕的水準,因此就算不滿,也只能默默吞下去。

具備上述三種人格特質的年輕人,當然不會作賤資方,也就只能被資方作踐了。
年輕人確實有低薪問題,除了財經相關部門應努力改善經濟條件,創造年輕人的工作機會之外,從教育層面解決年輕人在批判能力、知識能力與人際互動能力的問題,也是重要的任務。

是以要解決22K,教育部官員的確該有些想法,但我發現參與本次22K論爭的專家學者,不少是年收破百萬的階層。這些人一直是人生勝利組,其所接觸的年輕人,也多是台灣前1%的人生勝利組。這些教授們真的能看出問題的關鍵嗎?是不是在討論自己的幻覺呢?

認為年輕人不該作踐自己,當然是基於「善意」,但要展現真正的「誠意」,或許是先「作踐」自己,去接觸社會最底層的年輕人,再來思考教育資源的分配走向。台灣已有太多專長是講話的西裝阿伯,但真正能貼近社會脈動來做事的汗衫阿伯,好像真的越來越少了。

【更多報導】49歲被裁員、2個孩子要養、想當小七店員沒人要...台灣「中年失業」的悲慘世界

※本文由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觀點發聲》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
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Yahoo奇摩新聞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提出你的觀點。請看---->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