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總統教育獎得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五)

2013總統教育獎歷經嚴謹的評選過程,共有56名優秀學子獲獎,在每位得獎人身上,看到許多動人的言行,點點滴滴,都能感到他們積極探索生命,樂觀面對挑戰,克服種種限制,勇往向前之毅力。他們以順處逆的精神,展現了人性的積極面,力爭上游,且出類拔萃,深具典範意義。

總統教育獎希望能選拔出足為表率的大專、中小學生,以成為青年學子的楷模,進而提升社會良善風氣。在得獎人的生命經歷中,可以見到他們積極投入服務工作,克服苦痛,展現動人的孝行、友愛、體恤他人等情懷。而在語文、藝術、薪傳技藝、技能、科學、科技、資訊、體育或其他領域,得獎學生也能具有特殊表現,令人激賞。

以下介紹其中7位得獎學生,讓大家知曉他們奮發向上、不畏艱辛的優良表現,期能藉此賦予社會更正面的價值觀。

一、國立中央大學張桓同學
張桓,剛渡過最歡樂的新鮮人生活,大二開學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翻轉他的人生。起初還以為是暫時性失能與受傷,不過在漫長三年的流浪治療與復健中,他開始重新認識與適應現在的身體,「高位脊髓損傷」除了造成他胸部以下與手指功能的運動與感覺神經喪失外,還有擾人的異感疼痛、泌尿排洩問題、心肺功能、痙攣等種種不便,日常生活皆需專人照料,自己與家人間的互相調適也是在這緩慢療程中的另一種煎熬,好不容易結束脊髓損傷協會職訓課程後,張桓重新回到久違的校園。
張桓很慶幸這場意外沒有摔壞腦袋,即使在身體侷限的狀況下,長時間上課有時要躺下休息,卻沒有擊潰他學習的動力,他仍然勇於接受專業領域的挑戰,並充份吸收新知。一場車禍讓張桓急速脫離先前看待生命的輕浮態度,現在的他適時享受當下的幸福,對生命的熱愛越來越濃,他很感謝許多人的幫助,讓他成為現在的自己,也不斷編織對明天美好的期許與希望。
他期待將來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學者與研究人員,現在張桓有計畫的參與各項研究實務經驗,並投稿至國際期刊,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計劃以交換學生的方式赴國外進行短期研究。他盡情生活與努力求知,想以自身的經歷與能力,帶給其他重度肢障者一些些勇氣,踏出自我設限的框架。

二、南投縣私立同德家商張婷琄同學
張婷琄,父親因肝硬化在她七歲的時候過世,母親為身障人士,沉重的家計全由70多歲的奶奶一肩扛起。婷琄國小開始,就必須在農忙之際協助奶奶務農,舉凡割稻機、插秧機、甚至打檔農用車,小小婷琄都可以操作自如,即便是粗活磨破雙手、傷口起泡流血,她都不喊一聲苦,她知道若因一點小傷就退怯了,那麼奶奶就會更加辛苦,因為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分擔奶奶的肩頭重擔了。在國中階段,受到師長教練的肯定與鼓勵,婷琄憑藉著堅忍意志與不怕磨難的精神,全心投入攀岩學習。國中三年級便考取中華民國山岳協會CBT證照,也在2011年獲得「全國青少年運動攀登錦標賽」青少年A女子組第一名的好成績。
曾經因為奶奶無法順利提供生活經費,婷琄也不好意思開口,所以兩三天的時間都以喝水裹腹,甚至藉由埋頭苦練忘卻飢餓,學校老師知道後,不僅提供工讀機會,也要她回到國中母校擔任攀岩體驗活動的助教,讓她暫時不用擔心三餐的問題,同時亦能貢獻所學以提攜學弟妹。
在婷琄的成長環境中,雖然有著幼小年紀難以承受的重,但在她的心中總是充滿感激,感激上天給的一切試煉,使自己超越苦難而益發獨立茁壯;也感恩學習中幫助過她的師長朋友,開闊婷琄的視野,讓她更確立自己一定要用心回饋這個曾幫助過她的社會與國家。

三、苗栗縣立南庄國中根若詩同學
根若詩,還在媽媽肚中,醫生即告知父母要有心理準備,這個小生命恐將有唇額裂,但父母仍滿心期待若詩的來臨,甫出生的若詩還未及看清這世界,就住進了加護病房,弱視、心房中隔缺損、肺動脈狹窄、頸椎胸椎異常、小耳症、肺葉缺少一葉、右手撓骨缺損等加諸在若詩小小身軀上。在加護病房20多天後,母親將若詩帶回,用母愛整整環抱她三個多月,讓若詩熬過最危險的時期。雖然家住偏遠山區,母親仍不計辛勞往返二、三個小時車程,帶著她接受早療課程,當其他孩子在哇哇哭鬧的時候,若詩總是躺在母親懷裡,用「安靜」來安慰媽媽疲憊的心。
「雖然我的外表是這樣,但是我有很多地方比別人強」這是若詩常安慰媽媽的話,若詩總是努力參與學校的活動與課程,就連到遊樂場玩雲宵飛車,她也選擇坐在最前頭,雖然右手萎縮,但是在戰鬥營競賽中,速度不比別人慢,連高空彈跳也自告奮勇體驗。雖然這些活動讓媽媽心驚膽顫,但若詩卻享受在其中的快樂,堅持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上了國中雖然班級、學生人數均增加許多,但是若詩仍保持在前十名之列。除了功課上的努力外,她也與班上同學一起參加熱歌勁舞比賽,獲得全校第一名,代表參與縣賽,在舞蹈的奔放中,若詩覺得自己的身體是自由的,不管它有多少缺陷。
若詩的右手萎縮,透過教練指導不斷的調整指法練琴,目前已經通過鋼琴的十級檢定,她努力讓自己一步步接近夢想,她認為上天帶給她的苦難其實是禮物,讓她更堅強勇敢,也擁有更多友誼與關愛,樂觀的若詩把挫折看做是成長的動力,不向命運低頭,克服身體的逆境力爭上游,勇氣令人折服。

四、彰化縣立二水國中曾柔華同學
曾柔華,父親在她二歲時因公殉職,母親是她成長路上堅強的支柱。身為長女的柔華,自小成熟懂事,期許自己要分擔媽媽肩上的重擔。因此,她不常出去玩、或奢想其他物質需求,對她而言,只要全家人能健健康康生活在一起,就是一種平凡而簡單的幸福了。柔華非常感謝社團老師教導她許多繪畫的知識與學習,同時也教她應用電腦繪板製圖,發揮自己的專長及潛能,目前柔華常利用課餘時間教導學弟學妹,就像老師曾經肯定她一樣,她希望自己的一份力,也能使他人發揮所長展現能力。
柔華一直相信人生原本就不可能是完美的,重要的是在不完美之中,努力活出屬於自己的完美。她善用自己在個性上的成熟,組織同學參與團體競賽,獲得2012年國際網界博覽會「地方企業組織」佳作、2012年台灣網界博覽會「地方音樂藝術類」銀獎等成績。柔華認為在比賽中學到的不是單純的獲勝,而是如何讓自己更有勇氣面對挑戰,並在過程中努力付出。這份堅毅不拔的精神也為柔華贏得竹山高中的青睞,希望她到竹山高中就讀,柔華認為不要想自己失去什麼,應該擁抱還有什麼,並創造出自己的特點與專長,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五、雲林縣立明德國小吳錦媛同學
吳錦媛,生長在雲林四湖鄉,家中哥哥與弟弟為身心障礙者,父親與奶奶務農,母親在外打零工,維持家庭經濟。在艱困的環境中成長,錦媛訓練自己要提前長大,協助家中長輩減輕負擔,每當蒜頭田收成的時候,錦媛一放學寫完功課,就會飛奔到田裡幫助奶奶一起採收,減輕奶奶工作壓力,並且讓長輩稍做喘氣休息。錦媛除了幫忙奶奶整理農務和家務,還要教導哥哥跟上學習進度,如果弟弟有不懂的地方,也是錦媛負責把弟弟教會為止,雖然錦媛只是國小階段的學生,但是她卻身兼母職,讓家中的長輩能安心的工作。
錦媛在校成績一直保持前段,合群有禮,做事認真負責,會挺身而出主動排除同學之間的糾紛。她在美勞才藝上頗有天份,101年12月校內舉辦「藝術頑童.劉其偉.探索天地」巡迴展,錦媛擔任圖畫解說員,獲得來訪嘉賓一致讚賞。錦媛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樂觀向上,未來的夢想是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把愛心散播出去,她一直記得老師曾說過的話「為善最樂」,也確實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的心情。

六、屏東縣立口社國小呂妤萱同學
呂妤萱,有著排灣族血統,皮膚黝黑,明眸皓齒,吹得一手好直笛,是全校師生眼中的模範同學。她住在三地門鄉原民部落,五歲時母親離開家庭,父親打零工維生,妤萱身為大姊,必須負責照顧弟妹、幫爸爸分擔家務。部落社區發展協會承接晚間課輔班,妤萱放學後可以在課輔班上課,也有善心人士提供晚餐,讓妤萱不致於餓肚子,她的父親常常鼓勵妤萱要好好讀書,未來可以當一名伸張正義的警官。
妤萱做事認真負責任,總是盡心盡力完成各項活動與工作,並帶領同學一起成長,學校直笛課程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每位同學畢業前都要參加縣級直笛比賽,妤萱很高興不用花錢可以學習到直笛的技巧與音樂,所以她非常努力地利用各種空閒時間精進自己的直笛能力,甚至參與全國級的直笛比賽並爭取優秀成績。她有卓越的語文表現能力,舉凡演講、朗讀幾乎難不倒她,還曾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為校爭光。妤萱的單親家庭背景並不影響她勤奮向學的表現,反而讓她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她的積極、勇敢、活潑、開朗感染週遭每一個人,讓人感覺溫馨與光明,確實是值得稱許的學習榜樣。

七、澎湖縣立風櫃國小潘郁萱同學
潘郁萱,父親為建築工人,母親在民宿擔任清潔打掃工作。自小就看著父母早出晚歸、疲憊不堪的辛勤工作,父母親常教誨郁萱要認真努力,長大後才不會像爸媽一樣辛苦。由於父母工作時間不定,郁萱必須學習整理家務,放學後會收集資源回收品貼補家用。小學三年級開始,老師發現她有運動方面的天份,因此鼓勵並指導她在運動場上展露光芒。從2011年起,她連續三年獲得國民小學聯合運動會國小女子組百公尺、200公尺的冠軍,並多次破大會紀錄,創造自己的輝煌成果。她已經是縣內知名的田徑選手,卻從未表現出自傲的態度,反而更樂於主動幫助同學,特別是在上體育課時、她所展現出的運動家精神與領導,讓班上同學都喜歡與她一起學習並感染對體育活動的熱愛。
郁萱家境貧困,但她體恤父母的辛苦,所以利用放學時間撿拾資源回收貼補家用,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其不服輸的精神,希望為自己與家鄉能爭取更高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