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院扣押日本輪船背後的歷史紛爭

中國法院周末扣押了日本商船三井株式會社(Mitsui O.S.K. Lines Ltd.)的一艘輪船,作為對上世紀三十年代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一起法律糾紛判決的執行,中日兩國圍繞戰爭歷史的紛爭因此有了新的表現形式。

上海海事法院以及商船三井株式會社分別在網站上發布的公告顯示,上海海事法院上周六在中國浙江省一個港口扣押了運輸鐵礦石的“Baosteel Emotion”輪。

日本外務省周一稱,這是中國當局首次以與日本二戰(World War II)賠款問題相關的民間索賠案為由,扣押一家日本公司的資產。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Yoshihide Suga)表示,中方的做法可能會改變1972年兩國簽署的邦交正常化協議的精神。根據相關協議,中國宣布放棄賠償要求。

菅義偉還稱,中方的做法可能會令在華經營業務的日本公司感到不安。

中國外交部則稱,該案與戰爭賠償問題無關,並且說北京繼續遵守1972年的協定,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這起案件是一起普通商事合同糾紛案。

這場新的糾紛凸顯了中日關系的動盪。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準備在本周晚些時候訪問日本,這是1996年以來美國總統首次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

過去兩年來,中日關係有所惡化。中國加強了在東中國海(中國稱東海)島嶼的船只和飛機巡邏力度。這些島嶼被日本控制,但中國稱對其擁有主權。

中國表示,它的這一行為是對日本政府購島行動的回應。日本政府於2012年從日本一個私人所有者手中購買了爭議島嶼(日方稱為尖閣列島(Senkaku Islands),中方稱為釣魚島)的一部分。

中國政府還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和日本政府其他官員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所激怒。靖國神社供奉日本陣亡軍人的牌位,其中也包括部分已被定罪的二戰戰犯。

迄今為止,雖然日本汽車制造商仍在試圖恢復爆發領土糾紛時大幅下降的中國汽車市場份額,但經濟受到的影響有限。

一些分析師稱,該船被扣給商船三井株式會社和其他1931-1945年中國部分地區被日本軍隊佔領時擁有在華業務的其他日本公司樹立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先例。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認為,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在二戰之後簽訂的協議使該國免於向這些國家的個人或公司賠款。

中國和韓國表示,這些協議並不包含個人或公司,韓國法庭近期作出幾項判決,裁定日本公司向二戰期間被強征的勞工支付賠償金。

中國政府直到近期之前一直不鼓勵本國公民提起類似的訴訟。但上個月,一家中國法庭受理了一中國公民團體針對日本公司的一樁訴訟,這些中國公民稱他們曾在二戰期間被強制勞動。

商船三井株式會社的發言人古在(Tetsutaro Kozai)表示,中國當局扣押船只時三井曾試圖與原告磋商和解方案。

他說,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解決問題。

造船業數據庫Worldyards.com的總經理弗林(Matthew Flynn)表示,被扣押船只是一艘很大的礦石運輸船,可裝載226,434噸鐵礦石,2007年被訂造時價值估計達9,200萬美元。

三井在網站上表示,扣船事件與Daido Kaiun在1936年從中國一家輪船公司中威輪船公司(Chung Wei Steamship Co )那裡租的兩條貨船有關。三井稱,Daido Kaiun是一家日本企業,後來該企業更名為Navix Line Ltd.,1999年,Navix Line Ltd.與三井公司合並。

三井公司說,Daido Kaiun租的兩條船在租約到期前一直由日本政府征用,後來在海上沉沒。

據中國官方媒體稱,其中一艘輪船於1938年在日本附近沉沒,另一艘於1944年在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沉沒。

三井公司稱,上述中國輪船公司的創始人的後嗣在1964年提起了法律訴訟,要求對此做出賠償。

上海海事法院的聲明稱,此案的原告為陳震和陳春。據中國官方媒體稱,陳震和陳春是上述中國輪船公司創始人的孫子。

陳震、陳春之弟、現年57歲的陳平向《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他為法院的這一決定感到高興,他感謝祖國。他還說,這就像是一場夢,他們家族幾代人的夢最終將成為現實。

陳平說,他現在代表陳震。陳春已在兩年前去世。

據上海海事法院和三井公司的公告稱,2007年,該院作出判決要求三井公司支付及賠償原告29.2億日圓(約合2,800萬美元)。

公告還稱,三井公司向上級法院上訴,但該上級法院維持原判。三井公司隨後要求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再審,但在2011年被告知再審申請遭駁回。

上海海事法院的公告稱,在庭外和解談判破裂後,原告在2013年12月向該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上海海事法院稱,如果三井公司拒不履行義務,該院將依法處置被扣押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