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喧囂紛擾中尋找年金改革方向

文/楊萬里

民進黨政府全面執政以來,將年金改革列為重要國政,成立由38名各界代表組成的「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並由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召集人,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擔任副召集人與執行長,顯見蔡英文政府對年金改革議題的重視。


然而,自6月23日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至昨天(8月18日),已經進行9次委員會,光是確定委員會議事規則就爭執不休,目前為止仍停留在台灣相關老年經濟安全制度的說明,透過全程網路直播,不同單位代表針鋒相對的發言內容,更完全展現在國人面前,給不少人留下各說各話、不如不開的印象。

除了盍各言爾志的年金委員會,在媒體推波助瀾下,社會對立的氛圍也日趨明顯,不同職業類別受僱者,特別是軍公教勞之間,更因為歧異分立的年金制度,及其所衍生的基金費率、給付率、以及退休所得替代率差異,相互攻訐謾罵,社會撕裂、職業別對立的情況已達到臨界點。

事實上,這並非特例,只要長期關注年金改革議題,不難發現過去十年的年金改革一直是在社會對立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從2006年的陳水扁政府、2013年的馬英九政府,到目前的蔡英文政府,只要談到年金議題,社會對立的夢魘一直揮之不去。

之所以如此,道理也不難明白,任何改革勢必造成特定相關人既得權益受損,如果改革發動者還存有私心與算計,改革推動過程肯定更加顛簸難行,馬英九政府的年金改革最後以失敗收場,就是主其事者設計了高層少減、基層大砍的方案,使得基層公教人員怨聲載道。

追根究柢,台灣複雜又混亂的老年經濟安全制度,可以說是撕裂社會團結的罪魁禍首。

依照目前制度,台灣至少有13種以職業別為基礎的年金制度,光是第一層法定公共年金就有:軍人保險、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農民健康保險等;第二層法定職業退休金則有:軍公教人員退撫制度、國營事業退撫制度、政務人員離職儲金、私校教職員退撫新制、勞工退休金舊制、勞工退休金新制、約聘僱人員離職儲金等,制度複雜之程度,舉世罕見。

圖1: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示意圖  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圖1: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示意圖 資料來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制度分歧也就算了,尤其麻煩的是,不同制度間的費率、負擔比率、給付率、給付性質、月退俸起支年齡又各不相同,例如:公保、勞保、國民年金俱為確定給付制,但三者的費率與給付均不相同;公教退撫、勞退新制雖然都屬職業年金,但前者為確定給付性質,後者則是確定提撥性質,兩者的費率、給付率也都不同。

也由於制度紊亂,加上不同職業間退休所得替代率又有落差,以致於在討論年金制度時,往往出現雞同鴨講、各說各話的局面。

年金制度攸關全體國民的老年經濟安全,政府的年金改革必然面對各種障礙與阻撓,改革要成功,除了要有堅定決心,還必須摒除私心與本位主義,才有機會達成促進世代正義與社會團結的理想。

建議政府主事人員、關心年金議題的國民朝以下三個方向思考,讓改革回歸制度進行專業對話:

一、釐清國家、雇主、國民個人的權利義務:年金制度有屬於國家責任的社會保險,也有由雇主與受僱者相對提撥的職業退休金,國家、雇主、受僱者之間各有權利義務,不能混一談。

二、思考不同職業別間的年金制度如何簡化:針對目前一直業別分立的13種年金制度,年金改革委員會後續或許將討論如何進行簡化,難題是,不同制度的費率、負擔比率、給付率並不相同,如何化繁為簡,是高難度挑戰。

三、探討拉近各職業別所得替代率的可能性:大家心知肚明,從扁政府開始,年金改革目的就是要降低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未來改革過程如何拉近各職業別間的替代率,又要如何避免重蹈扁馬時期基層大砍、高層幾乎不受影響的錯誤,也是觀察後續改革的重要指標。

政務委員林萬億在昨天會後表示,2個月的年金會議已經凝聚八大共識,預期9月份可進入實質討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年金改革委員會後續要端出甚麼樣的改革方案。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goo.gl/iRPx1B

★更多相關新聞

大破產世代/對台灣未來絕望 她違母命考地勤
大破產世代/退伍軍官歎:以前18%根本沒人要
大破產世代/當了36年公務員 他贊成砍獎金
月光族如何安心退休?首先,不要「加班」!
《網友觀點》年金改革您怎麼看?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