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只會發出聲音,卻一個字也不會說...》以色列幼教:爸媽老愛滑手機,小心錯失小孩的語言黃金期

作者●吳維寧/商周專欄作家

「為什麼他總是很安靜,頂多發出一些聲音,卻一個字都不會說?」小約翰媽媽困惑又擔心的問我。

小約翰一歲半,是個可愛的金髮小男孩。在幼稚園裡非常活潑。活動時間他會自己找玩具玩,自己吃飯吃得很好,也睡得很好,看起來就是個正常健康的寶寶。但是,他很安靜。

吃中飯時,我拿水杯問他要不要喝水,他不是伸手接水杯,而是直接張開嘴巴等我餵他;吃飯時,我問他要不要雞肉,他也不點頭或搖頭,甚至不伸手,只是用迷死人的超甜微笑看著我(可惜我不吃這一套)。那頓飯我不停的問他,他卻總是微笑著看著我。我沒有得到答案,所以沒往他的盤子裡放食物。其他老師看到都心急了,不停告訴我他喜歡吃什麼。

「妳們知道在美國的台灣人是怎麼教第二代講中文嗎?」我看到其他老師的焦慮,看著還在等我夾菜給他的約翰,講起這個故事。

「靠吃飯這件事––小孩不用中文回答,就沒有飯吃!」

當然,這只是個誘發幼兒說話動機的方式之一。約翰還很小,我不需要他「講話」,但肢體表達他做得到,也該做到。我夾菜夾到他眼前,他總可以點頭或搖頭吧?他連這點基本反應都沒有,可見在家被大人照顧得太好,或是大人都不問他,直接餵他,所以連水杯都不肯自己拿。

等了一陣子,他等不下去了,開始發出「嗯,嗯」的聲音,我再把雞肉夾到他面前,問他是不是要吃,他又跟我微笑。我跟他說,我不懂微笑是什麼意思,告訴我:「要!」,我一邊說,一邊點頭給他看。來回幾次,他終於點了頭,我也終於可以開始吃飯。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幼稚園裡不停重覆發生,我已經意識到小約翰是個習慣只發出單音就會有大人過來伺候的小孩。

「這個年紀的小孩學語言要聽到很多,大人要一直重覆,並且鼓勵他回答。不用特意做活動,大人跟他一起吃飯或一起玩耍時,都是語言學習最好的時間。妳跟妳老公在家吃飯時跟他說話嗎?我是指跟他說明所有的步驟以及菜色名稱。每一樣都要問他,每一次他做什麼都要跟他描述他做了什麼…。」

小約翰的媽媽是美國社會科學家口中的「Y世代」,指的是1982-2000年出生的世代。這個世代最大特色是網路崛起,多數的人都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就是一天到晚滑手機,掛在臉書上。而做了父母之後,這個「本性」一樣難改,他們會盡量找出帶小孩的空檔上網。

像我不只一次在臉書上看到約翰的媽媽上傳小約翰吃晚飯的照片。小約翰的爸爸工作忙碌常不在家,他吃飯速度又慢,媽媽可能吃飽沒事做就開始照相,然後一邊等約翰吃飯,一邊在臉書上跟朋友們聊起天。

在公園,我看到愈來愈多年輕父母只要一看到小孩自己玩得不錯,就把小孩「放生」,久久才會把頭從手機中抬起來,看看小孩是否還活得好好的;或是餵母奶時間不是藉機好好抱抱寶寶,撫摸寶寶,跟寶寶互動,而是把寶寶「就定位」之後,就拿出手機不停的滑。

這種「Y世代」的父母,常會看到小孩做出什麼危險又好笑的事情時,第一時間不是趕到小孩身旁協助小孩,反而是拿出手機按下快門或錄影鍵。我每次在臉書上看到這種照片與影片,總是覺得好氣又好笑。

小約翰是這種世代下養出來比較極端的例子。小小年紀就知道要用手指滑過手機面板,也分得清楚哪一台手機是哪個幼教老師的。他是老大、父親非常忙碌、他又很能自己玩耍。在這種狀況下,如果「Y世代」的媽媽又不常開口跟他互動,只要哼一聲就可以得到他要的東西,那他有什麼發聲或講話的需要?

不過「Y世代」父母的好處是他們很願意問,態度開放,願意傾聽,也夠聰明。

「我為了要讓幼稚園的老師專心的跟小朋友講話,她們上班時手機全部都集中放在某處,省得大家一想到就拿出來滑,而忘了身旁最重要的人與事!」我這樣回答。

小約翰的媽媽聽我說完,先是目瞪口呆的望著我,回神之後馬上給了我一個最甜的笑容:「我瞭解妳的意思,我從今天跟小約翰回家後,也會把手機放到一旁去,好好陪他說話!」聽她說完,我也笑了!

「Y世代」已經逐漸接手生育下一代的責任,他們不那麼的「直昇機」,更重視與貼近網路世界,也更願意在現實與網路世界「不恥下問」。他們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教養方式與教養觀!

【更多報導】秒退林鳳營也許「合法」,但是「道德」嗎?一個哲學老師這麼說...

※本文由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