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的利益,你也可以共享!-專訪綠點能創共同創辦人馮嘯儒與陳惠萍

綠點能創團隊成員(左起:徐世康、馮嘯儒、林子倫、陳惠萍、鄧維侖、周韋宏)
綠點能創團隊成員(左起:徐世康、馮嘯儒、林子倫、陳惠萍、鄧維侖、周韋宏)

採訪撰稿/謝易軒


如何運用企業的CSR捐助,既幫助社會弱勢,又造福環境,竟然還能獲利呢?去年才正式成立,今年初就開始受到各方關注的綠點能創,要結合企業CSR與公眾募資的力量,為弱勢社福團體打造太陽能發電系統,創造環境、企業、社會弱勢與綠點能創「四贏」的綠色社會企業模式。更棒的是,他們還要讓每一個願意參與的民眾,都能加入太陽能產業,邊做環保邊賺錢。

兩個美夢變成一個
「那個時候我只知道,我要創業,連做什麼都還不確定,也沒有太多存款,就租了一個三坪的辦公室,一個人坐在那裡開始想,要怎麼開始。」說起創業的起點,綠點能創創辦人兼執行長馮嘯儒不禁莞爾。乍聽好似一句趣言,卻說明那背後壯士斷腕的必死決心,和「nothing to lose」的無畏。

馮嘯儒從台大機械所畢業之後,從事過電廠交易仲介的工作,發現太陽能不僅環保,在台灣,因為政府以優厚價格收購再生能源的政策,還是一門經濟效益頗豐的生意,但因為建造太陽能板的門檻高,這個產業多只有企業能參與,一般民眾很難觸及。「當時我就想,這麼好的東西,又有如金融性商品的特質,能把成本放大成獲益,有沒有可能用在公益呢?」他決定,要把這個想法告訴一百個人,如果這之中有人也覺得這個點子很不錯,他就要找那個人一起創業。

就在遊說的人數到達第五十九的時候,他遇到了陳惠萍。

陳惠萍去年剛剛從台大社會所博士畢業,她長期關注社會弱勢議題,博士班期間,因為莫拉克風災,她到屏東研究政府的災後重建工作,看到試圖引入太陽光電產業,帶動災區轉型與復育的「養水種電」計畫,「我開始思考,科技如何能為社會帶來新的可能性。」她一頭栽入這個命題,博士論文研究的就是太陽光電的在地使用。「結果一研究起來,發現台灣使用太陽能的狀況就是:不使用!」她的笑容中帶著一絲無奈,陳惠萍說,台灣目前是全球太陽能電池製造第二大國,僅次於中國,民生應用上卻推動效果不彰。她曾在福島核災後,爭取到一筆經費,帶福島的小朋友到屏東看太陽能板,看福島與屏東災區的孩子一起在陽光下嶄露笑顏,把「科技」與「福祉」結合的想法,在她心中萌芽。然而要把一次性的幫助,轉變成永續的社會福利,唯有成立自給自足的社會企業,才有可能達成,對商業計畫一竅不通的陳惠萍,開始逢人就說她的理念,希望找到一起圓夢的人。

一個是思考獲利的科技人,一個是由社會福利出發的社會學家,在各自的領域,做著相同的夢。終於,他們共同的朋友徐世康聽到了這遠地合鳴,介紹他們認識,果然兩人一拍即合,在2015年共同創辦「綠點能創」公司,還把徐世康和另外兩個網路專才的朋友,也一起拉進那三坪大的辦公室。現在,他們要一起讓美夢成真。

綠益加乘,與「日」俱增
「我們想做的,是連結有需求的,跟有能力給的人,同時又能獲利、並造福環境,這不是很棒嗎?」馮嘯儒說,這是他們的「四贏」機制,能讓企業、弱勢、綠點能創與環境,同時受惠。綠點能創遊說企業,投入每年本來就會用作公益的CSR(企業社會責任)款項,為弱勢社會福利團體建造太陽能發電系統,再將生產的太陽能電力,依照政府保證收購再生能源的躉售機制賣給台電獲利,太陽能板能夠持續運作發電20年,收益將持續回饋給社福團體,本來的一次性捐助,因而被轉化成長期、穩定的幫助。以投入的成本與總回收率保守估算,這些捐助能被放大1.6到2倍,同時為地球生產更多綠色能源。光是綠點能創在今年推出的兩個案子,就能為地球減碳超過一千噸,相當於四千多棵樹的減碳量。

綠點能創的綠能公益模式(示意圖)
綠點能創的綠能公益模式(示意圖)


「桃園國際兒童村」將是「綠益」到訪的第一站。說起這裡的孩子,陳惠萍的眼裡滿是不捨:「他們都是沒有父母,或者因為家庭暴力等種種原因,頓失依靠的孩子,最小的只有兩三歲。」能源公益案一旦集資完成,將把太陽的溫度,轉換成二十年不斷的乾淨能源與善款,回饋孩子們。接下來,綠點能創要在北投社大,把閒置校舍變成太陽能發電機。一個接著一個,只要有太陽的地方,能源公益的動能就會轉下去。

桃園國際兒童村小朋友呼籲:「我們超想要綠色能源!」
桃園國際兒童村小朋友呼籲:「我們超想要綠色能源!」


未來,所有的公益集資案都能在線上一目了然。今年三月剛剛上線的「綠能公益」平台SolarWe,將更輕鬆媒合能夠提供屋頂的社福團體,和想要出資捐助的人,不僅企業能夠支持,更同時開放民眾小額捐款,讓每一個贊同其理念的人都能加入集資,放大自己的捐助,同時造福弱勢與環境,一次做兩種公益。

雖然SolarWe才剛剛啟動,綠點能創已馬不停蹄地規劃下一步。馮嘯儒略帶神秘地說,他們將推出另一個「綠益共享」平台EverDawn,要解放Green Power,讓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它。

天生反骨,眾志成城
只要有人願意出租自己的屋頂,太陽能板可以被建在任何城市,也可以屬於任何人。團結公眾的力量,能夠成就許多事,跨越太陽能產業的高資金門檻,是其中一個,而綠點能創,就是要讓眾志成城。

「只要你真心想成就一件事,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你。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陳惠萍說,從小她就常常質疑主流、拆解框架,反思不同的可能,這樣的性格帶她走上社會學的路,如今也推動她嘗試在全新的領域創業。馮嘯儒則是先發現太陽能的好,渴望打破它被企業獨佔的高塔,在循著光源的路上,走進社會福利的世界,他笑說:「我們是殊途同歸。」

馮嘯儒與陳惠萍的背景,乍看迥異,卻僅在與他們短暫相聚的一個午後,便能清楚地感受到那在野心背後的省思,和包覆在溫柔裡的堅毅。他們的天生反骨,互為表裡,也讓綠點能創身為一個社會企業,能夠兼具悲天憫人的胸襟,和獨創新局的雄心。

走進更多城市故事…

---------------------------------------------------------
《觀點發聲》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
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Yahoo奇摩新聞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提出你的觀點。請看---->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