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家族

把意識形態加在課綱上面,歷史就變成信仰,再吵三百年也不會有結果,端看誰有話語權。

我的認知是,不管什麼書,都要抱著某種程度的懷疑去看,吸收知識的同時,也保留彈性的空間,盡信書不如無書,教科書也一樣,知識必須經過不斷辯證,才能產生智慧。

小學老師告訴我,吳鳳用自己的人頭換取族群之間的和平,他是捨身成仁的偉人,嘉義市還因此有「吳鳳廟」、「成仁街」等歷史遺址。我小時候對吳鳳的故事深信不疑,把他當英雄崇拜,後來吳鳳的故事被證明完全是唬爛出來的,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我的英雄毀滅了,但也看清了事實。

這件事證明誰有話語權,誰就能定義歷史,但這種成王敗寇的邏輯,對歷史本身和學習歷史的人都不公平。意識形態像一頂大帽子,戴在史觀頭上,不但令人感覺壓力沈重,有時帽子太大,連眼睛都會遮住,什麼都看不清楚,只能跟著哨音盲目前進。

所以讀歷史必須心存懷疑,要看清講故事的人用的是什麼心態。

日前里長受邀到嘉義市嘉年華戲院看電影「風中家族」首映,電影放映前,導演王童帶著演員柯佳嬿、李淳登台造勢。看完後我非常感動,票根留著,四處推薦人去看,直到某記者打電話來採訪,我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在嘉義市完全沒有上映,也就是首映會後立馬就下檔了。

真是見鬼了,農曆七月還沒到ㄟ!

「風中家族」裡每個景都非常講究,其中有幾幕是在嘉義市取景拍攝,推廣文宣資料上還寫著「挖掘現代嘉義的城市風景」,但嘉義市民想看這部電影卻必須到外縣市,簡直荒唐到極點。

電影院的解釋是:因為暑假檔期電影多,「風中家族」排不進去。

為了這件事,我多次到市府交涉,了解市府無法左右電影院業者決定的立場,但為什麼一部好電影會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對待?它招誰惹誰了?

我想了很久,也許某種程度是因為「風中家族」演的是一位來台老兵的一生,因而被定位為族群的故事,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小看這部電影了。

文學是電影的靈魂,衝突則是文學最吸引人的地方。一個來台老兵,與故鄉音訊全無,每天想著老家的妻兒,在台灣漫長而孤寂的歲月裡,有女人愛他,老兵天人交戰。電影有一幕是:老兵把女人戀戀伸過來的手輕輕從自己的身上撥開,我覺得這是戲的最高潮:一個被時代壓迫的男人,陷入巨大的感情衝突裡。

這是真人實事,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會發生,這麼好的題材,這麼用心拍出的電影,竟然被打入冷宮,里長不平,挺身為它辯護!

嘉義市政府從善如流,答應適當的時機會向片商購買版權,在各社區免費播放,「風中家族」終於可以在嘉義市重見天日。

希望市政府的長官們不要因為太忙而忘了這個承諾!

感情掙扎產生的動人張力是超越族群甚至超越種族的,請別把狹隘的意識形態帽子戴在這部電影頭上,它講的是一個男人、一個丈夫和一個父親的故事,如果有去看,記得帶手帕,準備擦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