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政治豪賭

張顯耀被請辭案喧騰兩周,馬英九總統終於親上火線,而且把自己賭進去了。


這和8月19日總統府頒佈「張顯耀准辭」的總統令大不相同。白紙黑字的准辭,雖在體制上屬於正式畫押背書,實則與風暴中心維持某種曖昧的安全距離,撲朔迷離的張顯耀去職理由、荒腔走板的被請辭過程,馬英九總統令留下一片空白,看似保留迴旋空間卻頻添無限想像。

也和23日、26日的總統府口頭與書面聲明大不相同。23日總統府發言人首度證實張顯耀曾經寫信給馬總統,重點強調信中張顯耀提及自己有被告知解職原因和資料外洩有關;26日的聲明稿則專注回應張顯耀去職絕非外界揣測是受國安會秘書長指示,呼籲各界勿再捕風捉影。兩次看似有所回應,然而對照駁火雙方已拉高層次到共諜洩密和白色恐怖幫派追殺的激烈程度,以及社會大眾實在霧裡看花不知所以的負面觀感,總統府輕描淡寫式的澄清與否認,顯得隔靴搔癢避重就輕,絲毫無助於釐清淡化外界關於體制紊亂政治鬥爭的批評與疑慮。

或許終於體認這些,馬英九總統總算出面,總算說話了。不過,沒有棄車保帥、沒有壯士斷腕,而是三位一體、風雨同舟。馬英九一邊讚許王郁琦主動調查、明快處置,甚至連記者會開了70分鐘都拿出來誇獎一番;一邊罕見地嚴厲批評張顯耀是害蟲,強調要用啄木鳥的態度把害蟲找出來除掉,一把扯掉張顯耀為他預留但略顯尷尬的「被矇蔽被挾持」安全氣囊,站到被炮火猛攻的金溥聰王郁琦正前方。

看來,馬英九豁出去了。他的危機處理方式是展開一場政治豪賭。

做為第二任期僅剩一年多的跛鴨總統,馬英九這場豪賭不是完全沒理由、沒跡象,更理當精心盤算過此番下注的風險與機會。

政治風險,清晰可見。譬如,在張顯耀的違法事實部分,已進入司法程序的洩密案,檢調是否掌握足夠穩固的罪證能坐實馬英九口中的害蟲罪行並予以起訴;若是,馬英九或仍難免遭致在野暗諷介入司法之譏,若否,馬英九的領導威信將一敗塗地。譬如,三周後就要開議的立法院已形同選舉戰場,即便真相有待司法釐清,人事處理過程酬庸、放話等行政紊亂、政治責任部分,在野質詢絕不可能放過大作文章的機會,不要說王郁琦了,直接上綱馬英九、順道杯葛江宜樺、連帶繼續擱置兩岸監督條例和自經區條例,都是極可能發生甚且進一步影響選情勝負的風險所在。

但話說回來,風險之所在往往正是機會之所在。選戰當頭,在野綠營可能發動的猛烈攻擊,並不會因為王郁琦下台與否有所改變,既然如此,伸頭一刀縮頭一刀,捍衛王郁琦的法律正當性形同捍衛深陷此事風暴中的政權與體制正當性;套句當前流行的造句法,自己的政權自己救,馬英九看似慨然承受力挺王郁琦,實則劃下防線、力挺自己。

這樣還不夠。讓馬英九願意賭上一把的評估中,契機必定遠遠高過風險付出的代價。而洩密案最可能影響的兩岸關係,以及案情中最關鍵的另一方中共當局,應當才是整起事件和馬英九記者會真正對象與效應所在。不過,在我們看得見的部份,只有馬英九展現他有能力在交流同時拿捏敵我分際,可硬可軟地主導或至少影響兩岸談判的微妙情勢;在我們尚且不明就理、不知所洩何密的事務上,未來將產生何種重要效應與變化,是政治性的馬習會?或是經濟領域的服貿貨貿FTA?目前看來只有馬習兩人、頂多中美台高層,你知我知他知。

上一回,九月政爭的政治豪賭,馬英九輸的慘痛。這一回,不單影響馬英九個人,更事涉兩岸三邊關係。除非他的籌碼夠多、盤算夠精、最終能贏,否則後果絕對不只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才是最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