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很長很遠

文林苑王家的故事會如何發展下去?

當台北市政府發言人不斷的對外發言「市長不排除和王家見面。」顯現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而冷漠政府的傲慢更令人心寒。難以期待。

「都市更新」不是新鮮事。但是台北市長馬英九在1998年把它包裝打響成為漂亮政見,當時「阿婆抹粉水噹噹」喊得震天嘎響,台語傳神的都市更新口號,很能打動本省在地人的心,第一次選市長在萬華區的票數超過當時的市長陳水扁。馬英九連任市長後,又再宣稱要軸線翻轉,讓台北市的西區,例如萬華區和大同區改頭換面, 但是從馬英九到郝龍斌的「一坪換一坪」,十六年過去了。

根據內政部去年底的統計,台北市住宅平均屋齡27.66年,屋齡在30年以上的達百分之43.85,高居五都之首,在12個行政區中以大同區的32.66平均住宅屋齡最為老舊,萬華區的32.07年次之,第三則為中正區的30.4年,顯示台北市確實有都更的發展需求。只不過西區的老舊依然,建商利之所趨的標的和台北市政府的發展圖像並不一致。

台北市需要什麼樣的都市更新?
 
士林文林苑都市更新案是台灣第一件動用大規模警力強制拆屋的案例,在鎮暴警察的壓制下,激發出更多更大支持學生團體和教授的聲援,滾動出新能量的都市更新受害者運動。

安迪‧沃荷說過「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十五分鐘的機會。」但是王廣樹、王耀德父子和嬸婆以及王雲霙等王家的人,應該想都沒有想過,要透過這種遭到怪手拆屋和警察拖人的方式聲名大噪。
 
王廣樹兄弟和嬸婆等人原本平凡、平淡、平安的日子回不去了。
 
他們活到六十多歲、八十多歲的人生生命,因為被建商看上「祖厝」要進行「都市更新」,突然被迫去學習周旋、去理解,「不要」說得不夠大聲,但是曾經向議員、立委、郝市長陳情,卻都無人理會,最後選擇挺身去反對去抗爭,向建商、政府以及法令討公道。
 
王廣樹他們被迫為家屋祖宅奮鬥,他們被迫當「英雄」。
 
這一切原本不是他們的人生劇本。
 
距離三月二十八日拆屋日期愈來愈遠,鋒面來襲,一陣陣陰雨驟下,帳棚下的抗爭能持續多久?「今天拆王家,明天拆妳家」的震撼力和新聞性隨著日曆一天翻過一天在遞減,雖然不斷有藝文團體給予溫暖聲援,但是能走多久?

「放棄」是容易的事,「堅持」是最困難的事。
 
王耀德是誠實的。那天在電視台的攝影棚,他坦承面對建商催逼都更成案的三年多來,家中對於都更案有兩派意見的爭執。老一輩是固執堅持反對的力量。
 
王耀德對於「祖厝」只有五年的居住,還來不及記憶回味,累積感情的重量。但是老人家卻是世代的情感。
 
對於大多數房子只是落腳、換屋再換大屋,只是作為投資標的的人,最關切的只是路段、機能、價格和增值。很難看見「家屋」每天如常似水的生活和生老病死的生命起落。
 
老屋有層層疊疊興衰繁衍的氣息和記憶。王雲霙紅眼訴說,嬸婆居住超過半世紀以上的所在遭到挖土機輾過一片雜沓,讓她久久無法釋懷,經常低泣。那天她回去看見冬天天冷裹身取暖的毛毯,被建商當成廢棄物般丟棄,強忍著哀悽又不禁眼濕落淚。
 
王家祖宅被拆,日子還是要過,王耀德回到建築師事務所上班。但釋憲的路很長很遠。回家的路漫漫。如何善了?
 
台北市政府要求內政部釋憲,但內政部卻把球踢回去,指稱台北市政府可以自行為之。當前台北市政府和內政部最關切的是眼下的政治風暴如何安然度過。但王家和三十六戶離散暫居他處者卻是巴望著能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