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供應鏈興起 臺灣更要掌握核心競爭力

(作者:央廣主筆群)
 
今年上半年臺灣出口不振,有些看法認為是受到中國大陸在地供應鏈興起的衝擊,使得臺灣瀰漫了一股對紅色供應鏈的恐懼。但是,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不約而同地表示,產業競爭與合作永遠存在,不進步就退步淘汰。兩位董事長對於自身掌握核心競爭力的自信與把握,是應對紅色供應鏈興起的正確態度。
 
臺灣提早面對紅色供應鏈,並且將兩岸競爭化為助力,思索臺灣產業持續升級,建構臺灣產品的品牌優質形象,掌握關鍵技術及零組件,將是臺商維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面對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即將到來,事實上也為兩岸產業合作帶來許多新的契機。中國大陸在區域經濟戰略上提出「一帶一路」策略,以成立亞投行支應「一帶一路」基礎建設的資金互聯體系。而在強化製造業水準上,也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這些戰略不但著眼於提升產業技術水準和產品品質,也衍生出許多新興產業,對於兩岸產業合作都屬於增量合作契機,值得兩岸積極掌握新局。
 
首先,「中國製造2025」希望中國大陸能夠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一帶一路策略也有可能提升中國大陸和德國技術合作的可能性。臺灣也在推動「生產力4.0」,提出臺灣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因此,兩岸應當擬出新業態合作方向,做為兩岸產業增量合作的具體項目。
 
舉例來說,兩岸都在推動智慧城市,也推動「一帶一路」進行基礎建設互聯體系,可以看出兩岸對於智慧生活的需求。以增進兩岸人民生活品質為依歸的兩岸產業合作,建構智慧城市所需的智慧聯網、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安全、智慧物流、智慧家庭、智慧育樂等,都是一種新業態的合作,屬於增量合作型態。
 
對於這種新的增量合作型態,一方面兩岸都需要,另一方面兩岸還沒有實際認真合作過。而智慧城市的建構也需要示範場域進行試點建構,藉由建構智慧城市進行新業態和跨領域的試點,兩岸產業合作將可提升兩岸人民生活福祉。
 
另外,兩岸都邁向高齡社會,銀髮需求遽增,未來智慧照護機器人產業商機無窮。兩岸都看到這個需求和契機,也都不約而同在「中國製造2025」和「生產力4.0」當中提出。既然兩岸都有此共識,如果能夠共同研發設計,將可以在掌握商機之餘,一同創造兩岸產業合作契機,並且造福兩岸民眾。
 
中國大陸已經進入到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型態,臺灣服務業也很適合到中國大陸發展。中國大陸目前正在運用自貿區試點開放方式進行服務業和新業態的開放,雖然對於外資和臺商而言,這波經貿自由化的確放寬服務業進駐大陸的門檻,但是和大陸內資服務業相比,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因此,如果要提升兩岸服務業合作,中國大陸應當考慮給予臺商國民待遇,這將有助於臺商服務業和新業態順利進入大陸市場開花結果。
 
最後,中國大陸正在籌備設立亞投行,兩岸產業合作可以拓展到兩岸產業第三地合作,並且將兩岸金融服務業合作列為重點。除了推動臺灣加入亞投行,參與資金互聯體系和國際聯貸,將有助於落實兩岸服務業合作走向第三地,走入亞洲和世界市場。
 
紅色供應鏈是兩岸產業發展中的自然現象,維繫競爭力是廠商在商場上隨時都在面臨的挑戰,兩岸產業還有許多增量合作的空間,需要兩岸共同擘劃和推動,透過合作有助於兩岸產業的技術提升和拓展市場契機。期盼兩岸產業合作能從製造業合作推展到服務業合作,並且透過合作提升兩岸民眾生活品質,造福海峽兩岸民眾福祉。(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