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利益至上的南海仲裁案

(作者:央廣主筆群)
 
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的南海仲裁結果,判斷太平島是岩礁而非島嶼,完全顛覆了事實認知,卻也殘酷如實地反映了國際強權政治的現實。中華民國政府在仲裁案出爐的第一時間,即嚴正表達「不接受」的堅定捍衛主權立場,臺灣漁民也揚旗啟航太平島「護祖產」,捍衛漁權。
 

但政府與民間的宣示行動,儘管聲嘶力竭,最後卻可能在美、中兩大強權的角力下,徒勞無功。太平島成為南海仲裁案裡最為悲情的陪葬品。
 
南海仲裁案的判斷,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美國在背後操弄的傑作,可以說,它的答案早在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在2013年申請仲裁時,就已經確定。因為這個仲裁庭原本就是美、菲攜手搭建舞台上的傀儡,它的裁定是一個早已寫好的劇本。
 
諷刺的是,美國從來就不是國際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在1980年代,美國雷根政府支持尼加拉瓜叛軍,甚至在該國海港部署水雷,尼加拉瓜因此告上國際法庭。但美國非但不接受國際法庭的判決,甚至阻擋聯合國安理會對此判決的執行要求。如今美國卻要求南海聲索各國遵守仲裁結果,美國政府的昨非今是,只是再一次說明了「美國利益至上」的霸權心態。
 
所以鬧到這等難堪的情態,完全是美、中之間力量過於迅猛的消長所導致。當美國在八年前發生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暴,呈現出岌岌可危的危殆與險峻情境時,中國大陸卻依然快速地上升,在金融危機後不到兩年,就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這個上升趨勢直到最近兩年才稍有和緩,它距離追上美國似乎只有幾步之遙。
 
美國深恐落居老二的恐懼,是南海爭端的最原始、赤裸的背景,因此,歐巴馬決心重返亞洲,提出了亞洲再平衡戰略,它的軍事力量開始往亞洲集結,甚至接近六成的海軍軍力都已部署在亞洲。美國精心部署了對中國大陸的包圍態勢,從東北亞一直迤邐到南海,而在南海對中國大陸的抗衡尤其熾烈。
 
美國鎖定南海作為美中角逐的重中之重,可以從歐巴馬推動泛大平洋夥伴協定(TPP)將菲律賓與越南兩個毫不起眼的經濟體納入看出端倪,美國並且與越南恢復邦交,又與艾奎諾三世簽定了加強防務合作協定,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
 
北京看到美國有意將南海挾進碗裡,當成它的禁臠,開始加速在南沙七個島礁的吹沙造陸工程,以確保中國大陸的石油進口的這條油路,不會被美國箝制。兩方的抗衡由此更形升高,終於誕生了這個南海仲裁案。
 
美國希冀藉由這個仲裁案,將南沙諸島都貶為岩礁,讓它們一舉喪失可以主張專屬經濟區的可能,並將大陸承襲於中華民國U形線的歷史性的九段線主張,用一紙仲裁判斷化為無形,使得南海不再是中國大陸可以聲索的內海,而是美海軍可航行無阻的公海。
 
這個目的的設定,導致美國雖然視臺灣為盟友,卻不得不將太平島一起貶抑為岩礁。否則,一旦太平島被視為島嶼,以太平島為中心所劃定的專屬經濟區向東可以擦到菲律賓巴拉望島的西緣陸地,而太平島雖握在臺灣手裡,卻也是大陸口中聲稱的中國領土,如果承認它是島嶼,不能排除有朝一日中共將它奪下,從此在南海的南方,以直徑寬達四百海浬的範圍,扼住南海咽喉,以專屬經濟區為名義,驅趕在此通行或作業的任何他國船艦。
 
顯而易見,南海並不是任何小國的海洋,而是美、中兩條蛟龍的淺池,已卸任的艾奎諾三世以為可以依靠美國而討得菲律賓的海洋利益,實際上只是充當了美國的打手。臺灣卻在最莫可名狀的悲情裡,承受被「指鹿為馬」的痛楚,也清楚見識了國際強權政治的蠻橫無理。往後如何確保自身安危與權益,必須更具有左右平衡的高超謀略。(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