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B年度大展《崩塌記憶之宮》 探索時空錯置下歷史記憶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年度大展《崩塌記憶之宮》,即起於仁愛路空總舊址開展,25組國內外藝術家、超過30件作品,在聯合餐廳、圖書館、通信分隊、美援大樓、戰情大樓前廣場5個空間展出,以充滿實驗精神的藝術語言,帶領觀眾探索歷史記憶的當代形貌。

部分展品圍繞紀念碑或紀念物的意象,討論歷史經驗在物質化後如何成為被凝視的對象、被思索的客體。有些藝術家重新處理曾經激昂的歷史時刻,例如福島核災、反送「中」抗爭和極權國家早期的大外宣等。一些藝術家則對「歷史感」進行後設操作,例如把玩過往風格、刻板印象,或擷取歷史風格的片段重覆、錯置或改編。

此外,不少作品也圍繞著來自業餘者充滿活力的文化致敬,例如探索華麗搖滾名團「吻合唱團」(KISS)樂迷的創造性實踐,或記錄「流行尖端」(Depeche Mode)樂團曾經席捲冷戰時代尾聲的樂迷次文化;也有藝術家用DVD燒錄文化回應當代串流影音,或用壓縮了披頭四樂迷痕跡的黑膠呈現閱聽者的力量,帶給觀眾不同的思考和體驗。

藝術家許芝瑜的大型裝置,混合滑板場與考古現場的元素,呈現系列虛構的現成物和工業材料製作的古文物;美國藝術家斯萊特.布拉德利(Slater Bradley)的作品《分身三部曲》(The Doppelganger Trilogy),以歷史重演的偽盜攝影片,召喚現代流行文化中的3位悲劇英雄。

該展特別囊括已故日本導演松本俊夫3部實驗短片,包括《石之詩》(The Song of Stone)、《給我受傷的右眼》(For My Damaged Right Eye)及《記憶痕跡》(Engram),其機械影像的媒介本質探索、時代文化碎片的實驗混合,成為整個展覽的註腳。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崩塌記憶之宮》,即起於仁愛路空總舊址開展。(C-LAB提供)

李漢強 LEE Kan Kyo《漢強影音》。(C-LAB提供)

荒木悠 Yu ARAKI《卸下面具(盜版)》。(C-LAB提供)

金川晋吾 Shingo KANAGAWA《父親》。(C-LAB提供)

崔元準 CHE Onejoon《今日亞非》。(C-LAB提供)

李漢強 LEE Kan Kyo《漢強影音》。(C-LAB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