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3觀察:智能汽車成絕對熱點,元宇宙尚需努力

美西時間 1 月 8日,CES 2023正式在拉斯維加斯落下帷幕。

與2022年相比,今年CES的規模擴大了70%,同時也是新冠大流行之後參展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屆CES。今年與以往不同的是,幾乎全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都聚集在這次展會中,展台外,廠商每天都要與大量的媒體、潛在合作夥伴見面洽談交流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I在出行領域的熱度已經超過了傳統的IT產品熱度。此外,元宇宙也成為CES的絕對主角之一。

車機智能系統成熱點

在輝達的發佈會上,這家圖形晶片公司發佈了最新的RTX40系移動端顯示卡,以及面向中斷市場的RTX4070Ti系列,不過與這些新品比較起來,現場媒體似乎更關注輝達與Google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合作。

過去以來,特斯拉在車機中內建的Steam平台一直是他們的獨有優勢,而隨著輝達與Google合作研發車機系統Android Automotive後,雲遊戲服務GeForce Now將有機會為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們抵消這一優勢,目前已經有KIA、比亞迪等車企選擇引入Android Automotive車機系統。

AI有多火呢?就連電商巨頭亞馬遜也要借這個話題蹭熱度。亞馬遜今年在CES上用佔地巨大的展台突出了“Amazon for Automotive”的招牌。不過走近後我才發現,亞馬遜只是展示了語音助手Alexa在汽車領域的應用而已。

如果說Android Automotive和Alexa只是為智能汽車錦上添花的話,那麼寶馬在CES上的展示幾乎是就在告訴外界,這家公司已經將未來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寶的智能電動汽車領域。

這家來自德國的豪華汽車製造商在CES 2023展示了未來將在新世代車型中部署哪些重點技術。現場,寶馬發佈的概念車“BMW i Vision Dee”中,引入了由平視顯示和混合現實互動介面組成的中央控制系統。

與目前智能汽車不同的是,寶馬不在追求車內內建大尺寸螢幕,而是通過這套系統,駕駛人可以決定互動介面中顯示多少數字內容,從基本資訊到虛擬資訊都會被投射在前擋風玻璃上。

目前這種覆蓋整個前擋風玻璃的增強現實平視系統目前正在加速開發中。這種極具未來感的互動體驗將被應用於自動駕駛場景。

除了寶馬外,索尼也可以說是今年CES上最出乎意料的廠商之一。這家消費電子公司今年最吸引媒體關注的並不是數位新品的發佈,而是披露了與本田合作的首款概念車的消息。索尼披露,新車計畫在2025年上半年開放預訂,2026年春季在美國上市。目前公開的資訊是,這款名為AFEELA的車輛由本田負責駕駛性能、製造技術、售後服務管理等工作,索尼則負責開發娛樂、網路和其它移動服務等功能。PS5的遊戲功能是否會被內建到汽車中,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此外,Centro在今年CES上展示了一款使用氫燃料電池作為能源的重型卡車,這款產品的最大特點是環保,僅產生水作為副產品。此外,Polestar公司也在CES上展示了一款名為Polestar3的駕駛員監控系統 。該系統的AI會關注駕駛者頭部、眼睛和眼瞼運動,以此判斷駕駛者的狀態,並提醒他們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道路上來幫助挽救生命。

CES會展首次設定元宇宙專場

CES2023與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展會首次引入了元宇宙概念,並為元宇宙設定了專場。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EO Gary Shapiro在元宇宙專場表示,Web3和元宇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生活方式,未來會在汽車、遊戲、健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在元宇宙專場,包括索尼、夏普、佳能、HTC、雷鳥創新、NOLO等眾多廠商展示了自家最新的VR/AR產品。

展會期間,索尼發佈了PS VR2,這款最新的VR裝置配備了眼球追蹤、觸覺反饋等技術,該裝置需要與PS5搭配使用。佳能也推出了首款名為MR頭顯的VR裝置,不過由於該裝置也必須與PC等連接使用。夏普則推出了一款與智慧型手機搭配使用的VR裝置,這款產品的賣點是引入2K解析度的螢幕和120Hz更新頻率的螢幕,以此降低眩暈感。創維展示的VR裝置PANCAKE 1C把機身重量控制在了426g,這樣輕的重量幾乎與手機不相上下,可以說是今年CES中重量最輕的VR裝置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一家來自日本的創業公司Aromajoin展示了他們最新研發的氣味模擬裝置,該裝置可以在使用者觀看美食等視訊時提供對應的氣味。此外,也有一家來自美國的公司OVR Technology提供了同樣的功能,他們在現場宣稱自己的裝置可以讓使用者在元宇宙中感受到氣味。

除了VR外,部分中國企業則把AR作為元宇宙的硬體入口。比如雷鳥創新就在會展上發佈了AR眼鏡雷鳥X2,這款產品搭載高通驍龍XR2晶片平台,可為實現沉浸式英語學習、智能翻譯、即時導航等功能。

今年CES上,輝達除了與車企的合作外,在元宇宙領域也展示了一款名為Omniverse的平台。該平台通過AI生成功能,可以為元宇宙開發者簡化虛擬人和3D環境的建立過程,並且通過輝達的GPU即時渲染,可以大幅提高3D模擬模擬平台的建造效率。不少開發者反饋,從參數看,Omniverse平台對元宇宙的研發設計人員充滿吸引力,但是究竟能否超越目前廣泛應用的ARKit和ARcore仍需要時間觀察。

現場一位分析師朋友告訴我,今年各種VR/AR裝置在CES的展覽可以用百花繚亂來形容,這一方面說明了元宇宙的火爆,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元宇宙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技術發展趨勢,市場上缺乏一錘定音能夠引領未來方向的產品。

比如手機,iPhone誕生前,有的手機內建實體鍵盤,有的使用電阻屏,而iPhone推出後,電容觸控式螢幕就成為了智慧型手機的標配。從今年各家展示的元宇宙裝置中可以發現,有的把眼球追蹤技術作為賣點,有的把輕量化作為賣點,有的則以氣味為賣點,這與iPhone誕生前的智慧型手機行業非常相似,各家廠商都還在探索VR/AR裝置未來的終極演化方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彭家榮 Chris P”(ID:gh_35a0e78bbf39),作者:彭家榮,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