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上車後 對科技人文力的反思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我有個好友是科技嘗鮮族,近日抱怨車上的語音助理實在是太不好用了,不僅辨識準確度低,執行能力也十分差,實在像是個為了科技而科技的產品,很多時候車主只要動一下手指就能搞定的事,現在要透過聲音來下指令,而且還做不到位,實在無用又浪費。

這種無用的科技少嗎?「科技來自於人性」是史上最成功的一句推銷科技產品的話術,但真實情況是,科技來自於獲利的動機,有人性但沒商業價值的科技根本沒人搭理,有「錢」景沒人性的科技倒是比比皆是。

大概好幾年前吧,Smart TV成為消費電子業力推的一款科技產品,我服務的科技集團對於透過手勢來搖控電視覺得十分有搞頭,藉著手勢動作選擇頻道及調整電視機的音量,一舉改變了客廳消費者與電視機的互動模式,應該很有商機。

我也找機會親自拜訪賣場的智慧電視。初次使用,的確感到驚豔,但10分鐘之後,我就覺得不對勁了。當手臂上下左右揮動了數十次後,肌肉的疲憊感油然而生,當下只想用回遙控器就好。是啊,前人如此有智慧將大動作的揮舞化約成手掌即能操作的遙控器,後人居然又將這種便利拿走,這樣做真符合人性?

沒過太久,因為手機觸控螢幕的便利,科技業者開始想把觸控技術運用到人手一台的筆電。類似的道理,前人如此聰明將所有動作化約成在掌上可以操控的滑鼠,但又有很多「聰明人」想將其「化簡為繁」,這背後的思維究竟真的是為了人性?

其他的還有永遠不能同時容納幾個不同體積的隨身碟、主動向人索取垃圾的機器人、路由器衛士、增強信號的手機貼紙等等,不勝枚舉,只能說創意有餘、實用不足。

回到語音科技,它真的在車上只能是個擺設嗎?對我而言,語音放在車上比起越做越大的車用觸控螢幕,可能還是一個更合理的應用情境。據媒體報導,2012年馬斯克決定在Model S塞進17吋巨型觸控螢幕後,正式宣告觸控螢幕軍備競賽開始。10年後的現在,全世界97%的市售新車都配備至少一塊觸控螢幕,豪車品牌全都擁有至少一片給乘客用的觸控螢幕,電動車更是螢幕大戰的主力。問題是,眼球注意力放在更多的螢幕上,難道不影響安全嗎?

我認為,假設車用語音系統更符合車用情境,做不到位,解決之道還是在於精進技術、提升其辨識準確度和理解能力,而不是反其道而行,將腦筋動到影響行車安全的眼球上。

最新產業訊息是,為了改善這個弱點,賓士找上微軟來一場跨界合作,將ChatGPT整合至自身的車載系統,這也是ChatGPT首次進入車用領域,透過大型語言模型,讓車內語音助理可達成自然對話,並回答複雜問題。有了ChatGPT這個超級幫手,賓士的車內聲控也許有機會帶給車主全然不同的體驗,創造更大價值。這個合作才開始,還需要時間去驗證效果,但傳統車廠的科技人文力遠超過汽車科技新創的案例,卻再添一樁。

科技產業集結的都是優秀的專業人士,為何他們會提出如此多反人性的科技產品?思前想後,只有一個結論──他們太過癡迷於技術的創新應用,卻沒有將其專才用於解決現階段科技產品的困境。祖克柏領導的Meta公司就是一個案例,社群媒體出了問題,Meta不是專注改善它的缺點,而是提出一個生態根本尚不成熟的元宇宙,好在祖克柏現已回頭專注他的本業。

科技產業是該好好向傳統產業學習什麼是「科技人文力」了。(作者為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