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引發人才遷徙:GoogleAI人才大軍流向OpenAI

造出ChatGPT的OpenAI,原來靠的是前Google的AI研究人員?

智東西2月15日報導,今天,Google失去兩員大將,前後相隔大約半小時,兩位重量級AI研究員相繼官宣加入OpenAI!

海外社交媒體平台推特上,在Google任職2年5個月的高級研究科學家Jason Wei和任職3年5個月的AI研究員Hyung Won Chung接連宣佈加入OpenAI。

▲Jason Wei和Hyung Won Chung官宣推特截圖

上週三,外媒The Information援引消息人士透露,最近幾個月,OpenAI已經僱用了超過12名Google的AI員工。根據公開資訊梳理,部分人員名單如下:

▲最近幾個月OpenAI僱用的Google相關研究人員名單

01.去年9月至今

至少12位Google人才跳槽OpenAI

Jason Wei和Hyung Won Chung接連宣佈加入OpenAI,從社交媒體上看他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Jason Wei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透露,他加入OpenAI後將繼續研究大語言模型。

回過頭來看,ChatGPT裡,其實到處都有Google的“身影”。

在ChatGPT發佈前夕,OpenAI就已經把招聘廣告“遞”給了Google大腦研究人員,聘請相關研究人員為其產品進行最後的“潤色”。

去年11月30日OpenAI發佈ChatGPT,其發佈介面中最下面的“致謝”欄目中,就出現了5位前Google大腦研究員

他們分別是Barret Zoph、Liam Fedus、Luke Metz、Jacob Menick和Rapha Gontijo Lopes

▲ChatGPT發佈介面的“致謝”欄目

通過檢索職場社交平台領英發現,Barret Zoph和Jacob Menick的領英首頁已經更新了在OpenAI的任職經歷,其他三位的工作經歷仍然止步於Google。

值得注意的是,Barret Zoph和Jacob Menick的工作經歷均顯示,他們於去年9月就已經加入OpenAI。

今年1月,Google大腦的研究員也流失不少。

1月,OpenAI聘請了著名機器學習模型BERT(來自Transformers的雙向編碼器表示)之父Jacob Devlin。這一模型的發佈可以說是自然語言理解領域的里程碑事件。BERT憑藉其出色的理解能力,成為了Google搜尋的靈魂。

同時,這一模型也是建立像ChatGPT這類聊天機器人的關鍵。

1月24日,前Google研究科學家Shane Gu(顧世翔)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宣佈,他加入了OpenAI,直接向ChatGPT負責人John Schulman報告,並且將領導一個小團隊來最佳化“RL(強化學習)”演算法,未來將用於GPT、DALL-E和其他模型的LHF(語言模型微調)和決策。

▲Shane Gu官宣推特截圖

除此以外,還有David Dohan、Alexandre PassosSamuel Schoenholz也已經加入OpenAI。

Samuel Schoenholz是12月加入OpenAI,Alexandre Passos於1月加入,他們分別在Google待了6年和9年。David Dohan的工作經歷並沒有更新。

此外,Google大腦高級軟體工程師Passos曾發表過關於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的論文,其中一篇關於Python機器學習的論文被引用了近70000次。

02.OpenAI靈魂人物來自Google

為創業放棄Google百萬美金

事實上,OpenAI這家公司自成立起就與Google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

▲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圖源:AI Frontiers)

2013年,Google收購了Sutskever創立的語音圖像識別技術公司DNNResearch,隨即聘請了Sutskever擔任Google大腦研究科學家。

在Google期間,Sutskever發明的Sequence to Sequence Learning(序列學習方式)為Google翻譯帶來了重大更新,使得其能將文字從英語翻譯成法語。

時間到了2015年,Sutskever決心放棄Google價值近200萬美金的機會,毅然決然與現任OpenAI創始人的Sam Altman開啟了創業之路,而他們的目標更為宏大:“利用AI造福全人類”。

除關鍵人物,在研發技術上,OpenAI也乘了Google大腦的東風。2017年,Google大腦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關於轉換器的新機器學習方法,戲劇化的是,這一方法正是OpenAI後來建構ChatGPT的基礎。

03.對AI技術落地過於謹慎

Google連落OpenAI的下風

GoogleAI人才流失的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它在新技術研發上的猶豫不決。一些在Google大腦工作的員工透露,他們覺得這一部門目前實施相關舉措的特點可以用過度謹慎層層加碼來概括,這也導致一些員工開始在OpenAI等公司尋找工作機會。

手握兩大世界上最重要的AI研究小組:Google大腦和DeepMind,在產品研發上,Google卻被一家AI創企搶了先。

早在2021年,Google就宣佈建立了一個基於Transformer的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並與人類產生對話。但一位知情人士稱,由於擔心技術不夠準確,它對公開推出聊天機器人猶豫不決。

並且,當OpenAI去年發佈基於文字提示生成圖像的Dall-E 2時,Google當時也已經建立了兩種具有相似功能的不同機器學習模型。知情人士透露,還是因為擔心被濫用,Google選擇了小範圍地分享該產品。但當時Dall-E 2生成的圖像已經在網上廣泛傳播了幾個月之久。

此外,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年底以來,隨著Google試圖推出以AI為中心的新產品,Google大腦對工程師的需求不斷增加,工作節奏也加快了。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在競爭對手的壓力下,Google領導層越來越願意在其人工智慧產品的性能方面做出權衡,以便更快地交付這些產品。

04.結語:科技巨頭裁員浪潮下

生成式AI爆發人才爭奪戰

ChatGPT走紅讓全球的資本焦點都聚集到了生成式AI上,在全球科技巨頭大裁員的浪潮下,這一領域的人才爭奪戰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熱火朝天的AI人才搶奪已經從去年開幕,這其中最受關注的公司必然少不了Google和OpenAI。從去年9月至今,Google大腦多位AI大牛出走,轉身投入OpenAI的懷抱。

不過,據Google大腦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團隊員工大約有800人。所以目前而言,Google在人才領域的積累仍然充足,短期內不會阻礙其現有AI項目的研發。

從長期發展來看,連續多位AI研發人員出走,可能會損失Google在該領域的良好聲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智東西”(ID:zhidxcom),作者:程茜,編輯:李水青,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