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ap「抄家說」引發熱議:網友提出質疑和反駁,可稱之為對言論自由的侵犯嗎?

文:楊豐榮(室內設計師、YouTuber)

與20年前相比,言論自由的限制是否更多?

近期,創作者Cheap在節目中談到,他認為在現今政治氛圍下,罵民進黨成為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

他指出,這可能導致你被抄家或遭深入調查,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後續還會遭到政治陣營的支持者及相關媒體的攻擊。這引發大眾對於言論自由、個人表達界線及其社會責任等議題的討論。

言論自由在台灣受中華民國憲法保障,然而,這一權利的完善需要大眾的共同努力。言論自由不應當被視為毫無限制,法律在保護人民言論權的同時,也不應被用於傳播虛假訊息或進行誹謗。

當他人反駁某項言論時,這不應被視為對言論自由的攻擊。言論自由的目的是保護每個人的發聲權,而不是要求他人必須完全接受其他人的論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需要思考,什麼樣的言論可以被認定為自由言論?

個人表達的界線取決於一系列因素,包括談論的地點、方式、言論的真實性以及言論是否可能傷害他人。然而,這些標準往往因個人的教育和家庭背景,以及價值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終仍需要法律來斷定某一言論是否在言論自由的保護範圍內。

而本次爭議涉及到一位公眾人物,他根據自己的自身經驗發表了一些政治言論,並引起了公眾的質疑和反駁。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當公眾人物以個人政治立場發表言論,而其他網友對其言論提出質疑和反駁時,這位公眾人物是否可以指責這是對其言論自由的侵犯呢?

言論自由通常需要建立在具體的事實基礎上,而不應該被用於虛偽的言論或攻擊性的言論上。例如,提到「抄家」時,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定義,這意味著因犯罪而遭受家產清點和查扣。

因此,當一位公眾人物聲稱他因政治言論而被抄家時,我們需要釐清是否他的言論導致了他被判刑,並使政府對他的家產進行清點和查扣,或者這是否只是一種幽默的語言使用,而不是事實的描述?這涉及到大眾對「抄家」一詞的主觀感受為何。

言論自由的範圍和界線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議題。當一個人選擇成為公眾人物時,即需體認到,他們的任何言論都可能會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而這種討論不應該被視為對其言論自由的侵犯。然而,公眾人物也應該謹慎選擇他們的言辭,以確保言論不會傷害他人或被解讀為虛假訊息。

筆者認為,台灣的言論自由正不斷發展和進步。現在,言論自由的討論已經擴展到了詞彙的使用,詞彙是否具攻擊性以及詞彙是否包含誹謗成分等方面。然而,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言論自由不意味著可以毫不負責任地發表言論,尤其當該言論涉及到傷害他人名譽或散播虛假訊息時,更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當一位公眾人物在網路上發表言論時,他們應該以負責任的方式使用言論自由,並避免攻擊或傷害他人,民眾也不應使用人身攻擊的方式抹黑該公眾人物。

法律保障言論自由,同時也需要個人擔負責任,確保他們的言論是有根據的。筆者相信,在眾人討論下,言論自由的範疇與界線會更加完善與清晰。

延伸閱讀
為什麼「近視雷射手術」能成為這幾年的熱議話題?藝人、網紅、社群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以巴衝突:美國一票否決聯合國安理會加薩停火決議案,英國棄權、其他13個成員國投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