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彰芳西島離岸風場慶完工 中能風場接棒續挺台灣能源轉型與國產化

彰芳西島風場慶祝完工感恩茶會,副總統蕭美琴、風場股東、融資銀行團近200位貴賓到場見證。
彰芳西島風場慶祝完工感恩茶會,副總統蕭美琴、風場股東、融資銀行團近200位貴賓到場見證。

由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主導的彰芳西島風場今(22)日舉行慶祝完工感恩茶會,包括副總統蕭美琴、風場股東、融資銀行團與出口信貸代表、供應商夥伴及各界人士近200位貴賓蒞臨見証。

蕭美琴透過致詞相當肯定彰芳西島離岸風場是台灣第一座本土化程度最高而且準時完工的風場,也是CIP在亞太地區第一座的完工風場;而接下來,CIP與中鋼共同興建的中能風場,預計也會於今年底前完工,繼續協助台灣能源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

位於彰化外海的彰芳暨西島風場,是2018年由經濟部能源局離岸風電遴選中獲配600MW併網容量,完工後一共有62座Vestas V174-9.6MW風機,並由台灣本土的世紀風電供應62座套管式水下基礎。

據了解,彰芳西島風場與世紀風電簽署新台幣165億元的水下基礎供應合約,至今仍是台灣離岸風電史上單筆金額最高之訂單。除此之外,彰芳西島風場風機國產化項目更高達14項,由彰芳西島所促動的風機產業鏈於台中港開發共計約80公頃港區土地,形成風機產業聚落以利後續全台各風場的供應。

在海事工程方面,由樺聯海事工程與荷蘭皇家 Boskalis 所合資之伯威海事負責水下基礎運輸與安裝,而風機海上運輸及安裝工程則由台船環海公司承攬,並動員Fred. Olsen風機安裝船執行。在風場建置過程中,專案團隊成功把國際經驗及技術轉移到台灣,助本土廠商克服學習曲線,催化產業鏈成熟。

CIP創辦人暨資深合夥人Christina Grumstrup Sorensen表示,彰芳西島風場不但是CIP於亞太地區第一座完工的離岸風場,隨風場建設所催生的在地供應鏈也充分展現CIP的開創精神與產業實力,同時深化了台灣能源轉型的層面,這樣的本土化經驗,也會在後續的風場開發與建設繼續展現價值。

彰化西島風場執行長Dennis Sanou 致詞時也指出,此風場能夠成為台灣離岸風電史上第一座國產化最高且準時完工的風場,全靠夥伴的緊密合作與高度專業,尤其新冠疫情一度陷入缺料缺工困境,更加突顯出這樣的成果相當不易。

CIP區域總裁許乃文則強調,「追隨能源政策、迎難而上」是CIP在台的使命,彰芳西島風場能為台灣65萬家戶提供所需之潔淨能源是CIP的榮幸,團隊將盡全力完成電業執照審查,力拼於近日內全場商轉。

該計畫係由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泰國國家石油及天然氣集團PTT旗下能源公司GPSC、台灣人壽以及全球人壽共同持有,第一座風機從2022年開始發電,風場完工後預計每年為台灣提供65萬家戶所需用電之潔淨能源。

若加上後續與中鋼共同開發的中能離岸風場,CIP表示,未來在台開發的風場共計900 MW的經濟規模會持續下單本土供應鏈,將是目前台灣本土供應商所參與過規模最大的訂單。

更多鏡週刊報導
路易莎興櫃轉上櫃突然喊停 公司用兩段話解釋其中緣由
蔚藍海苗栗離岸風電計畫成功闖關環評審查 法國電力再生能源持續深耕台灣
全球離岸風電產業正處於轉折關鍵時期 專家提風場如期建置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