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專文評論:中國大陸侵台恐付出血腥代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撰文分析,中國大陸若對台灣發動攻擊,雖然可能獲勝,但任何勝利都將讓北京及其對手付出血腥代價。

Flag of Taiwan and China on cracked cement of old damaged wall texture, background. Chinese banner with a long stone crack grunge in abandoned industrial building outside on Taiwanese town street
CNN撰文分析,中國大陸若對台灣發動攻擊,雖然可能獲勝,但任何勝利都將讓北京及其對手付出血腥代價。(示意圖/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上週首度出訪亞洲,並對北京當局發出最強烈警告,稱中國大陸一但對台灣發動攻擊,華府會致力以軍事手段保衛台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拜登將中國大陸可能攻擊台灣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進行比較,這番言論似乎背離華府數十年來在這項議題上所採行的「戰略模糊」政策,且似乎提高美國和中國解放軍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這是拜登上任後第3次發表類似言論,不過和前兩次一樣,白宮隨即出面緩頰,堅稱美方政策從未改變。然而,這無可避免地引發疑問:倘若中國大陸試圖奪取台灣,美國和其盟國有能力阻止嗎?

令人擔憂的答案是:很可能不會。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大陸擁有的軍隊、飛彈和艦船超過台灣或台灣的潛在支持者,如美國或日本所能帶來的戰鬥力。這意味著,如果中國決心拿下台灣,有可能可以辦到。

但有一個但書,雖然中國大陸很可能會獲勝,但任何勝利都將為北京及其對手付出血腥代價。許多分析人士指出,入侵台灣會較二戰法國諾曼第登陸還要危險且複雜。美國政府文件顯示,在長達近3個月的諾曼第戰役中,雙方陣亡、受傷和失蹤人數接近50萬人。

  • 海戰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海軍,以及約360艘軍艦,比美國不到300艘軍艦的艦隊還大。

北京當局也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商船隊、規模龐大的海岸防衛隊,且專家表示,非正式與官方結盟的漁船,即海上民兵可供北京使用數百艘額外的船隻,這些船隻可用於運輸分析家認為中國進行兩棲入侵時所需的數十萬名共軍。

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戰略研究教授歐布萊恩(Phillips O'Brien)說:「中國入侵台灣,對中國海軍來說是一場大屠殺。」

China's first domestically manufactured aircraft carrier, known only as
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 (資料照/Getty Images)
  • 航母殺手

被派來保衛台灣的美國海軍,同樣也將遭遇中國海軍在台灣會面臨到的一些問題。

美國海軍將其擁有F-35和F/A-18戰機的航空母艦和兩棲突擊艦視為美國在太平洋的長矛,認為在該地區擁有數量優勢。美國總共擁有11艘航母,而中國只有2艘。不過,美軍的航母僅約半數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而這些航母可能也很脆弱。

  • 空中戰爭

航空與軍事新聞網站Flight Global 2022年世界空軍目錄顯示,解放軍擁有近1600架戰機,而台灣只有不到300架。目錄表明,美國擁有超過2700架戰機,但分散世界各地,不像中國的戰機都集中在同一地區。

但是中國即使在空中也會面臨重大難題。

台灣與美方互有協議,美方為台灣提供「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和「愛國者」(Patriot)飛彈防空系統。根據英國國防情資公司詹氏公司(Janes)今年3月的報告,台灣過去3年也透過一個計畫大量投資自己的飛彈生產設施,這項計畫今年夏天完成時,台灣將飛彈生產能力將增為3倍。

愛國者飛彈。(中央社檔案照片)
愛國者飛彈。(中央社檔案照片)
  • 地面戰爭

首先,解放軍需要找到合宜的登陸點,理想上接近中國大陸本土和台北之類的戰略城市,還要靠近港靠和機場設施。專家確定只有14個符合條件的海灘,台灣自己很清楚是哪些海灘,工程師花了數十年時間挖掘隧道和掩體來加以保護。

共軍有可能採行空降方式,但解放軍缺乏傘兵,所以機率不高。

共軍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戰場經驗。解放軍上一次實際作戰是在1979年,當時中國與越南打了一場短暫的邊境戰爭。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中國當時「嚴重受挫,算不上是一場非常成功的行動」。

她說:「所以今日的共軍沒有經歷過實戰,如果真的要攻打台灣,可能蒙受重大損失。」

  • 中國發動攻擊的機率為何?

葛來儀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入侵台灣。葛來儀說:「我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於能夠奪取和控制台灣缺乏充分信心。解放軍自己也談到自身能力的部分不足之處。」

葛來儀說:「顯然,烏克蘭戰爭凸顯了中國可能面臨的一些挑戰,跨越100英里水域發動戰爭肯定要比跨越像俄羅斯與烏克蘭陸地邊境要困難得多。」

葛來儀提到,烏克蘭頑強抵抗可能提供台灣人民為自己土地而戰的理由。

  • 有其他選項嗎?

當然,中國人民解放軍除了全面入侵外,還有其他選擇。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卜威爾(Robert Blackwill)與維吉尼亞大學教授澤里可(Philip Zelikow)去年為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撰寫的報告寫道,這些措施包括對台灣的外島或本島實施隔離。

他們在報告中寫道:「在隔離的情境下,中國政府將有效控制台灣空中與海上邊界。中國政府會在外海有效展開淨空行動或在空中過濾來襲的船隻和飛機。」

在中國看來,這個選項有一個優勢:是否使用武力結束隔離,決定權在美國身上。那麼美國將必須考慮是否要冒險,開啟一場可能會導致無數人喪生的戰爭。

更多相關新聞
譚美:美國不會讓台灣孤軍奮戰
蔡英文見美參議員 稱美國民警衛隊擬與台軍合作
游盈隆:蔡英文路線 台灣不尋求獨立
解放軍頻擾台 東部戰區:針對美台勾結採取的必要行動
美議員見蔡總統 趙立堅:台灣只是中國的一省「哪來什麼總統」
網紅遇瓶頸 用「台灣製造」運動聖品秒變表情包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