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重創與新生系列2】防疫降級解編後 仍不能放鬆國際「生物安全」守望強度

2023年5月1日這一天,COVID-19將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指揮中心同步解編,對台灣是而言是COVID-19在流行病防治畫下句點的日子,它意味著恐懼與威脅的結束。但是沒有人知道下一場疫病何時會再發生?會以何種型態發生?《民報》本著記錄歷史的責任,回顧這場百年大疫,2020年至今將近3年、1197天的防疫生活,改變了民眾習以為常的日常,從口罩之亂、疫苗之亂、校正回歸、快篩試劑實名制、防疫險之亂,新冠疫情的衝擊,影響了全球的經濟與運轉,也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與消費習慣,居家隔離、視訊看診、線上上課,考驗著人心,也迫使人們重新省思,健康平安何其重要!


3年全球疫情走入歷史,台灣做到安全保本,雖然有傷亡,仍然算是抗疫成功。面對未來,如何「超前佈署」提早因應?是個重要課題!


行政院長陳建仁4月25日視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拍板同意防疫降級解編的規劃,對於指揮中心的退場,陳建仁表示,衛福部應該成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希望這個聯繫會報「能夠再繼續監控國際疫情,而且要做充分的整備」,因應「可能再來新的任何變化」,並且也要在這段期間,「好好地把防疫物資做很好的儲備」。陳院長是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專家,果然說到重點了。只不過,他所講的三大目標,知易行難。權責回歸衛福部長,任重道遠,未來「聯繫會報」不能淪於空談,關鍵在要整合多元的跨領域專家,甚至能夠聯結國際具備「守望」科技能力的組織,在生物安全(bio security)及數位安全(cybersecurity)雙重保障下,建立「病原體入侵早期預警平台」(early warning platform for pathogens invading)。這個新興專業台灣要急起直追,不能放鬆守望強度。老實說,2019年的武漢肺炎病毒疫情躲過一刼,台灣有點運氣。因為中共早已因政治理由,禁止陸客來台,這個陰錯陽差,讓台灣延緩最毒原始病毒入侵,長達半年,加上友邦義助疫苗,日本(420萬)美國(485萬)、立陶宛(25.59萬)波蘭(40萬)斯洛伐克(16萬)捷克(3萬),將近1000萬劑疫苗,及時補上頂住變種病毒肆虐,讓台灣群體免疫一開始就打下良好基礎。這是台灣能夠渡過難關的主要原因,贏在前頭。

未來防疫,不能再靠好運道,而是要憑實力。台灣確有實力,但是因為地緣緊靠惡鄰中共,要有能力頂住「紅色滲透」,必須在機場港口阻絕境外。現在新的守望工作是分析可疑地區來的飛機船隻廢水,從汙染物中找可疑基因段,並從中培養病原體,一旦有警報,便啟動人員PCR及基因序列調查。這樣的作業,不能是各國各做各的,而要區域聯防加上全球緊迫釘場,相互通報分享發現。類似,「生物雷達」(bio radar)的網路要建置。國際上,已經有這種生物安全科技的行動正在發展,台灣要早點加入。


在其中,「生物雷達」所要探查的,不只是自然界存在的病原體,連實驗室內製造的病毒,也就是說「基因改造的核酸」(engineered nucleotide),也在偵查之列。這是重要的環節,因為此次Covid-19 的源頭,不能排除實驗室外洩而且病毒被增強功能(gain of function )。

台灣擁有生技產業成熟實驗室經驗,所缺乏的是網狀整合及判讀敏捷度、數位資料的安保與國際接軌無縫的信任。這些環節都有賴於行政院長陳建仁出面主導整合。

這個機會之窗正在眼前,台灣現今的政治體制在防疫功能上很健全,現任行政院長及執政黨未來的總統候選人都有醫學背景,在專業上,他們都了解「做在前面」的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雖然早已解除公共運輸系統的「口罩令」,但是放眼望去,90%以上的旅客仍然口罩遮臉。3年的警戒,已經使多數人習慣出門戴口罩了。這對公共衛生是有好處的,相信台灣的過敏性患者及感冒人數必然大幅下降,這些情況,開業醫師最清楚,因為他們病人少很多。

「勤洗手」仍然是防疫的重要措施,不少科學研究都指出,手的接觸可能是比口鼻呼吸系統更值得注意的傳染方式。用酒精噴霧的方式,在大樓及賣場仍然有設置,這對公共衛生的維護有巨大助益,應該繼續保持。

此次疫情許多醫界人士都發現,現有的藥品,有些確實具有療效。而且許多藥品是OTC,也就是藥房購買很便利的。或許未來的「聯繫會報」可以整理臨床醫師的經驗,適當的公告,讓一般人可以列為「家庭常備」。雖然不是「特效藥」,但是擋擋症狀也足安人心。

全球醫界經過此役,都不敢斷言,未來不會再有大流行。所以防護措施的備援,自不可少。許多私人醫院候診室都維持「強制口罩」的要求,這是防範未然的好措施,對於院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大有防止之效。

衞福部既承大任,就應全力以赴。可以經常辦理諮詢會議,讓專家學者有機會共同分享,並定期更新國療醫療資訊,提供論壇互動。並維持媒體人員的參與深度,也期待媒體正確報導,杜絕假訊息。

5月世界衛生組織舉行年會,今年世界民主國家都將有行動助台入會。希望可以成功達陣。不過,不論是否加入,防疫仍然要靠自己,與國際理念相同國家(like minded nations)守望互助。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