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 疾管署:9月後才下降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8)日指出,COVID-19新增623例本土確診病例,較前週增加近1倍,預估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重症個案中,有2名未滿1歲嬰併發肺炎,幸已康復出院。

疾管署今日舉行疫報記者會,並表示,國內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6月11日至17日新增623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確定病例,較前週的329例大幅增加;另新增38例死亡病例,也較前週新增20例上升。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分析認為,這波疫情將在8月至9月達到高峰,預估9月以後才會下降。其中,併發重症個案中,有2名未滿1歲男嬰併發肺炎,幸已康復出院。

對於這波疫情是否對嬰幼兒有較高威脅,曾淑慧指出,嬰幼兒可能因家長較容易發現症狀,就去就醫,因此,發現個案確診COVID-19的機會可能較高;觀察近4週1歲以下嬰兒COVID-19併發症占比,均小於1%,未有明顯增加趨勢,且目前美國CDC統計並未發現幼兒的重症機率比成人高。

疾管署提醒,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疾管署表示,國內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提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表示,COVID-19新增623例本土確診病例,較前週增加近1倍,預估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