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疾管署估未來單週恐破10萬人確診,台大醫提2大保護措施

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升溫,疾管署原本預計8月才會是高峰期,但目前已經提前預計是7月中就會進入高峰,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推估接下來單周染疫人數恐怕會超過10萬人,但外界關心會不會恢復「口罩令」?莊人祥回應,因目前感染的病例大多為輕症,且新冠已經不是第5類法定傳染病,因此三級警戒、口罩令等管制措施不會重新啟動。

(圖/疾管署)
(圖/疾管署)

台大醫院主任盛望徽分析,目前covid-19病毒以omicron為主、死亡率約0.5-1%,不過omicron具有超過30個表面棘蛋白突變,所以每 3 個月到 6 個月就會有新的變異株,這會導致新的變異株對於過去人體已接種的疫苗或者感染症狀會有「免疫逃脫」,建議民眾要持續接種「最新疫苗」才能持續維持保護力。

目前omicron變異株以KP2、KP3為主,整體死亡率約0.7%,新的KP2變異株對於抗體的保護效力,因為病毒突變的增加而慢慢下降,疾管署年底也會引進更新的疫苗提供國人接種。盛望徽強調,特別是高風險的患者,包括65歲以上年長者、慢性病患者、抽菸,還有「懷孕婦女」都建議要持續接種疫苗。

(圖/疾管署)
(圖/疾管署)

不過有些人擔心「疫苗就是病毒」、擔心副作用等,盛望徽則說,在接種前,充分告知醫師自身的健康狀況及病史,經醫師評估施打疫苗,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如果還是有所考量,可改接種次蛋白疫苗。

除了接種疫苗,如染病後「藥物」就是關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

另外,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的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性疑慮,所以當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會有條件使用,其對象包括重度肝、腎功能不全及因既有疾病的治療藥物與倍拉維有嚴重交互作用,但停藥或換藥,具有造成既有疾病惡化風險者。

(圖/疾管署)
(圖/疾管署)

盛望徽主任說,目前一旦有covid-19的感染,在24小時內就醫、服用藥物,就能大大減少重症及死亡風險。有部分民眾吃完口服抗病毒藥物後再度檢測陽性,約有5%病患會出現停藥後7天復陽狀況,盛望徽主任補充,復陽的 99 %民眾不需要使用第二輪藥物,不需要太擔心。

莊人祥署長再次提醒,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一旦發現確診馬上就醫服藥治療,omicron病毒已經流行化,不會消失,處在與病毒共存的時代,預防勝於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守則。

延伸閱讀:

「我的孩子動作慢、愛生氣,可能是遲緩兒嗎?」兒童發展篩檢7/1上路,把握黃金治療期

確診數暴增!國內COVID-19疫情提前進入高峰期?疾管署曝時間點、疫苗數量

◤防疫抗流感 戰勝病毒必備◢
激省醫療口罩 台製單個不到5元
抗菌洗手乳 超值組合99元起
酒精濕紙巾 出門必備隨時殺菌
補充益生菌 大人小孩加強防護力
每日所需維他命 發泡錠、膜衣錠這邊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