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重創與新生系列1】「疫」下生死場

2023年5月1日這一天,COVID-19將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指揮中心同步解編,對台灣是而言是COVID-19在流行病防治畫下句點的日子,它意味著恐懼與威脅的結束。但是沒有人知道下一場疫病何時會再發生?會以何種型態發生?《民報》本著記錄歷史的責任,回顧這場百年大疫,2020年至今將近3年、1197天的防疫生活,改變了民眾習以為常的日常,從口罩之亂、疫苗之亂、校正回歸、快篩試劑實名制、防疫險之亂,新冠疫情的衝擊,影響了全球的經濟與運轉,也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與消費習慣,居家隔離、視訊看診、線上上課,社交距離與社交形態改變,也迫使人們重新省思,健康平安何其重要!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最亂的時代也有最好的機會,疫後的全球正在進行權力重新洗牌,疫情雖然緩和了,但疫苗的研發與角力沒有停止,世界各國紛紛投入疫苗的研發與投資,積極與病毒抗戰,疫後的台灣,在國際政治經濟方面的風險大增、但同時也有著無有著無限的機會,這一場疫情危機,為人們帶來重創也帶來新生!

台灣疫情趨緩、COVID-19降級為第四類傳染病

「任務完成」。中華民國疫情指揮中心在2023年 5月1日降級解編,結束1197天任務,「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等級與一般流感相同,防疫回歸常態化。根據世衛組織公布,新變異株Arcturus「大角星」傳播力增加,但已經不具有大規模群聚傳染及引發重症疑慮,全球各地,人們正努力恢復正常生活。

疫下大躍進

從2020年爆發疫情至今,國內累計1024萬3214人確診,死亡人數高達1萬9千429人。這一場疫病,改變了台灣也改變了全世界。街上,人們還是戴著口罩,勤洗手、注重公共衛生,商業上物流平台更發達,科技上「無接觸商機」、社交距離與社交形態改變。廿一世紀的COVID-19,就像是中古世紀的鼠疫「黑死病」,人命換來的是中古世紀的文藝復興與現代化國家成形。同樣的,廿一世紀全球化也因為COVID-19而加速,科技、疫苗研發、經濟、國際間的合作與對抗,以倍速前進。

這一場疫病,改變了台灣也改變了全世界。圖/shutterstock。
這一場疫病,改變了台灣也改變了全世界。圖/shutterstock。

疫後全球經濟:重創與新生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電商消費造成傳統消費模式扭曲,物流壓力大增,連動運輸價格飆升也進一步帶動全球性通貨膨脹。隨著疫情趨緩各國解封,供應鏈修補及恢復常態卻非一蹴可及,商品需求出現短缺與過度飽和兩個極端。勞動市場也出現扭曲,特別是服務業勞動人口短缺與面臨轉型,沒有政府政策協助,出現市場調節困難。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台灣,因此出現國內旅遊價格高居不下的窘境。再加上俄烏戰爭推波助瀾,中國市場因為清零政策暫時走軟,在美元本位制下的全球金融,隨著美國經濟「打噴嚏」全球金融與經濟發展進入了「長新冠」修復期。

疫苗與抗疫戰爭,只是按下暫停鍵,並未終止。圖/shutterstock。
疫苗與抗疫戰爭,只是按下暫停鍵,並未終止。圖/shutterstock。

疫苗戰爭尚未結束

疫情緩和了,但疫苗的研發與角力沒有停止。

2003年SARS「冠狀病毒」在2019變種捲土重來,社會失衡、經濟衝擊,也讓大國間出現了權力重組風險與失衡威脅感。疫情嚴峻時,美國以新工業革命的模式,透過「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OWS)結合政、商、生技醫療甚至是軍方量能,投入疫苗研發,2020年11月BNT輝瑞疫苗(Pfizer-BioNTech)成為全球第一個有效疫苗。緊接著是英國的AZ疫苗(AstraZeneca)、莫德納疫苗(Moderna)、及美國嬌生Ad26.COV2.S疫苗(Johnson& Johnson),中國則是推出自行研發的科興、國藥減毒疫苗。2021年疫情最為嚴峻時,為了保障國內疫苗供應無虞,歐美各國甚至祭出疫苗輸出禁令,上演疫苗保衛戰。高所得國家人口僅佔全球的16%,卻掌握約60%的疫苗劑量,激起了疫苗民族主義爭論。「疫情地緣政治」牽動外交互動及經濟壁壘,強權國家藉著疫苗供應或關鍵技術提供,進行非傳統「戰略工具」與「戰略布局」,在國際間進行權力均衡的賽局。而這個傷口並未隨著疫情趨緩而癒合,即使到了2023年還在努力修復中。

從新冠疫情一開始,速度、疫苗效力與社會維穩,就是美國、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金錢與國力競賽,也是窮國與富國間的政治操作工具。即使其間有「新冠肺炎全球疫苗取得機制」(COVAX)提供人道援助,台灣在疫情嚴峻時也透過這套機制取得部分疫苗。這些疫苗的製造地大部分來自印度,而它背後的財力供應,正是美國企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20多年來與印度血清公司合作開發各種疫苗。即使2022年疫情逐漸趨緩,得不到莫德納和輝瑞藥廠的mRNA疫苗技術授權,印度仍自行研發出九款新冠疫苗,2023年1月,全球第一支噴鼻式新冠疫苗問世。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的研發與升級並未停止,因為人們無法預知下一場大流行會何時何地發生。可以確定的是,那些缺乏群體免疫、公衛環境差的地區或國家,將是疫病破口與下一場病毒變異的最大溫床。疫苗與抗疫戰爭,只是按下暫停鍵,並未終止。

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的研發與升級並未停止,因為人們無法預知下一場大流行會何時何地發生。圖/shutterstock。
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的研發與升級並未停止,因為人們無法預知下一場大流行會何時何地發生。圖/shutterstock。

從疫苗戰爭看台灣未來

「我們唯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這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經典名言,80年後,依然是至理名言。新冠疫情嚴峻時,真正摧毀一個社會經濟秩序穩定的,不是病毒,而是人們的恐懼。2023年5月1日這一天,對台灣是而言是COVID-19在流行病防治畫下句點的日子,它意味著恐懼與威脅的結束。但是沒有人知道下一場疫病何時會再發生,會以何種型態發生。「恐懼」是要付出代價,「免虞恐懼」也是有價格,疫情期間欠下的「人情債」還是要還。當COVID-19疫苗全球搶貨之際,美國、日本、歐洲中小型國家及COVAX系統提供救命疫苗。疫後,台灣在美中對抗賽局裡毫無懸念的選邊站,不論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轉移美國本土,或是日後作為美中台海對決的「代理人戰爭」不二人選。

趨緩的疫情讓台灣喘息復甦,但風頭浪尖上的台灣,在半導體政策及發展上不能只是「扈從」強權,更要多方多點投資分散風險。最亂的時代也有最好的機會,疫後的全球正在進行權力重新洗牌,台灣在這場混亂(chaos)中,必需找到自己的關鍵位置,疫後的台灣在國際政治經濟方面的風險大增、但同時也有著無有著無限的機會。

◤防疫鬆綁 日常防護不能少◢
熱銷口罩 各式花色不撞款
酒精乾洗手 隨身帶著走
每日好康特殺品 今天訂明天到
秒殺爆款下殺 每天整點限量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