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外交家》讚台灣「再次擊退疫情」歸功於超前部署、民眾監督等 5 大原因

台灣本土疫情逐漸趨緩,雙北市在下週二也可望開放餐廳內用。而從 5 月爆發以來,台灣在幾個月之間控制疫情,外媒《外交家》就大讚,台灣防疫做得很到位,能夠這麼快解封歸功於 5 大原因。

《外交家》雜誌是一英文政治刊物,採用網路發行,主要報導亞太地區的政治社會等方面的新聞資訊,本篇寫手 Wayne Soon 在紐約瓦薩學院任教,專攻台灣政經情勢。這次也分析了台灣在防疫上的 5 大優點,才能快速結束疫情。

台灣「再次擊退疫情」歸功於 5 大原因

台灣在 2020 年疫情期間一切照舊。在嚴格的邊境管制、檢疫、疫調等措施之下,照常上班上學、開放電影院與劇院,還有不少外籍人士會來台、海外台灣人也陸續返台,跟澳洲、紐西蘭、越南、新加坡一樣是防疫前段班。

2021 年 5 月中旬,5 月 17 日就有 535 例確診,一直到後來每天上千例確診,但 7 月即將結束,過去 7 天的平均不到 20 例。台灣是怎麼樣去解決這一波疫情?

一、管制、快篩、疫調等措施「超前部署」

首先,台灣在防疫控管跟疫調、篩檢等長期戰略有做到「超前部署」,早在 2020 年 4 月,台灣就要求大眾運輸上一定要戴口罩;而逐漸擴展到出外就要戴口罩,台灣人也養成出門就戴口罩的習慣。

另外,台灣很快在疫情熱區已經各縣市設立社區快篩站,並徵收防疫旅館給邊境入境的人,進行良好的居家隔離,以免造成接觸者再度在家庭中傳播,控制了社區感染的問題。

第三,台灣發展「社交距離 App」,還有唐鳳製作的公共場所 QR code,掃一下就可以紀錄自己的足跡,讓疫調變得比較容易,也能最快抓出所有接觸者,同時減少侵犯隱私權的問題。

二、台灣政府願意聽取批評意見而改變政策

台灣在一開始一直強調新冠肺炎的疫情是藉由「飛沫傳染」跟「接觸傳染」,但事實上,全球早已經有共識,新冠肺炎也可以透過「氣溶膠」來傳染,在通風不良的室內跟確診者待上一段時間還是會被感染。

也因為這樣,台灣在一開始不願意禁止室內用餐,認為有隔板就能防止傳播,但隨著疫情延燒、民眾憤怒不安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開始陸續禁止室內用餐,包含第一個禁止的是高雄市,快速的遏止了雙北疫情延燒到高雄的問題;最終中央政府也承認室內用餐的危險性,開始禁止室內用餐。

另外,在台灣部分民眾大肆批評疫苗政策之後,執政者願意支持不同黨籍的前總統候選人郭台銘通過一家中國大陸公司從德國購買 BioNTech 疫苗。

三、台灣人民積極向政客追責

台灣公共衛生一直做得很不錯,但在疫情爆發之後,不少台灣公衛專家都批評政客決策過於緩慢,沒有記取 2003 年 SARS 病毒的爆發的教訓。

比如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現相對不佳,受到媒體人士、政界人士和選民的批評,民調大幅下滑 7%,柯文哲被批評說疫調不清楚、根本沒有做好疫調,讓市場傳播鏈不斷爆發,最終只能接受指揮中心的協助,順利控制疫情。

四、台灣媒體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低調的作用

台灣的媒體雖然有不同的立場,但基本上都還是傳遞了正確的資訊,包含強調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同時也在自己的節目上充分示範這點。雖然有些媒體會抨擊政府政策,但彼此間還是都有遵守防疫措施的默契,使得「對抗疫情」這件事變得足夠重要跟嚴肅。

五、台灣收穫了 2020 年播下的善意

台灣去年向世界各國捐贈了超過 5100 萬個口罩。作為回報,受援國在此次疫情期間向台灣贈送了珍貴的疫苗,包含日本捐贈了 330 萬劑的 AZ 疫苗、美國捐贈了 250 萬劑莫德納疫苗,立陶宛、斯洛維尼亞、捷克等也捐贈數萬劑不等的疫苗,使得台灣能在疫情期間讓醫護人員等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是很大的進步。

台灣的隱憂

但台灣的成功可能不會持久,因為有毒的 Delta 變種可能會像在澳大利亞、越南、新加坡和其他地方那樣突破台灣邊界。不過這次防疫成功的經驗,還是可以讓台灣學習如何對抗下一波疫情,同時修正自己的政策跟作為。

參考資料
Why Taiwan Is Beating COVID-19 – Again

文、圖/盧映慈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COVID-19/英國解封後:確診數降低、死亡數微上升!專家: 9 月底結束大流行
第二劑疫苗「 AZ 先苦後甘、莫德納先甘後苦」?免疫教授張南驥大解析

◤疫情不鬆懈 宅在家最安全◢
鮮果冰品飲料!涼涼6折起
在家安心吃!美食快速到貨
日用清潔物品!線上一指購
暑期防疫戰~養身保健品下殺
多款醫療口罩 這裡買速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