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今本土+72921 、575 例中重症創新高!暴增 211 例死亡再破紀錄

國內疫情連日處於高原期,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 72,921 例本土個案,而中重症今天新增 575 例,其中 211 例死亡,有一位十多歲的青少年,死因為新冠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是國內第 2 例青少年死亡案例。在 211 例死亡個案中,年齡超過 80 歲的有 126 人, 197 例具有慢性病史、 83 例無疫苗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72,921例本土病例,為34,527例男性、38,358例女性、3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

而本土確診個案分佈遍及 22 縣市:

  • 確診數破萬縣市:高雄市(10,822例)、臺中市(10,570例)、新北市(10,201例)

  • 確診數破千縣市:臺南市(6,355例)、桃園市(6,298例)、彰化縣(5,266例)、臺北市(5,129例)、屏東縣(3,130例)、新竹縣(1,783例)、雲林縣(1,717例)、苗栗縣(1,712例)、新竹市(1,525例)、南投縣(1,480例)、嘉義縣(1,405例)、宜蘭縣(1,285例)、花蓮縣(1,127例)

  • 確診數破百縣市:基隆市(983例)、嘉義市(937例)、臺東縣(792例)、澎湖縣(250例)、金門縣(149例)

  • 確診個位數縣市:連江縣(5例)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中重症個案有 575 位,其中 384 位是中症,重症的話是 191 位,而目前的輕症、無症狀的比例還是 99.67% 。

羅一鈞提到,至於死亡的個案的部分有 211 位,為 126 例男性、 85 例女性,年齡介於 10 多歲至 90 歲以上,當中有 197 位是有慢性病史,有 137 位沒有打滿 3 劑疫苗,其中 83 人沒有接種任何 1 劑的疫苗。

國內出現第 2 例青少年死亡個案

羅一鈞指出,在今天死亡的個案中,年齡層從 90 多歲到 10 多歲都有,年齡超過 80 歲的長者有 126 位。而今天最年輕的死亡案例是一位 17 歲的男性,他本身是有神經系統等相關的慢性疾病,曾經接種過 2 劑疫苗,最近一次是在 5 月接種第 2 劑疫苗。

羅一鈞說,他是在 5 月 30 日開始有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嗜睡、意識不清等症狀,送到急診這邊發現血氧跟血壓都偏低,那經過皮下檢測是陽性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因為他有出現氧氣濃度偏低、呼吸困難的一個狀況,所以就在急診這邊插管來使用呼吸器,並且也收治到醫院的加護病房。

羅一鈞提到,後來經過一些檢查有確認是肺炎跟呼吸呼吸窘迫的狀況,所以住加護病房來使用像是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瑞德西韋這些藥物治療,不過因為在整個住加護病房的治療過程當中,還是不幸發生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的損傷,在 6 月 1 日就過世了。

據了解,這是在 13 到 18 歲這個年齡層的青少年,目前第 2 例的死亡個案。羅一鈞說明,先前有 1 例公布過的是 15 歲青少年,在解隔之後出現了很急性的心肌炎症狀,後來不幸過世。那今天這位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的男性,是國內第 2 例的青少年死亡個案,而目前青少年的重症累積數是有 4 位,其中 1 位是心肌炎, 3 位是肺炎。

國內出現第 2 例兒童 MIS-C 重症個案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在兒童的重症部分有增加 1 例,在北部這邊的 5 歲男童,是國內已知的第 2 例「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的個案。據了解,此案經過醫師的整治有順利好轉康復,羅一鈞強調,即時的辨認跟即時的就醫還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特別提醒家長要注意小朋友在確診後 6 週內的一些相關症狀,另外還沒有確診的小朋友,則是建議盡快帶去打疫苗,可有效降低 MIS-C 的風險達 9 成以上。

羅一鈞表示,這位 5 歲男童本身沒有慢性病史,在 4 月 30 日時確診新冠感染,當時的症狀是發燒、腹痛跟嘔吐,不過順利的康復解隔之後,是一直到 5 月 26 日再度出現有發燒、噁心、嘔吐跟腹瀉等這些腸胃道的症狀,那同時也有結膜發紅的情形,所以有到診所就醫服用退燒藥,不過在後續的幾天當中仍然持續都有發燒,每天都可以到 40 度左右,體溫偏高的情形。

羅一鈞說明,這名男童到了 6 月 2 日再度到醫院就醫,經過檢查發現是有結膜充血,還有腹痛等這些症狀。因為他先前就有噁心或腹瀉等這些情況,醫師就高度懷疑是 MIS-C 併發症,經過再進一步的檢查,確實發炎指數也有升高,以及經過超音波的檢查發現心臟受到影響,冠狀動脈有擴大的狀況,所以住院來接受如免疫球蛋白相關藥物的治療,經過治療之後病情就好轉,已經在 6 月 7 日的時候順利出院。

羅一鈞指出,這一位 MIS-C 已經康復出院的個案,經過研判公布是國內第 2 例 MIS-C 個案,所以再跟大家做一下 MIS-C 相關的提醒。這位小朋友他也是有合乎確診後第 4 周時出現一些持續發燒的症狀,而且他發燒有到大概 7 天左右,算是蠻久的,同時以合併的症狀來講,下圖這 6 大症狀有符合 4 項,就是包含有腹痛、腹瀉、嘔吐以及眼睛充血的情形。

羅一鈞說,以目前來講,這些症狀在初期就可以先去辨認,確診後的小朋友在康復解隔之後有發生這些症狀的話,要高度懷疑可能之後出現的 MIS-C 併發症。羅一鈞也重申,先前黃瑽寧醫師有來指揮中心提醒大家,只要接種至少 1 劑的疫苗,就可以降低這個 MIS-C 的發生率,達到 90% 以上,有的文獻是 91%、有的 94%、有的 97% ,大概各國的報告都都是說疫苗可以有效降低 MIS-C 的發生率達到 9 成以上。

羅一鈞表示,另外就是這個案例也等於在提醒大家,就是 MIS-C 可能產生併發的問題,那這一例是有特別看到影響到心臟的部分,所以在診斷要件的第 3 點,特別提到心臟,可能包括像是心包膜炎、瓣膜炎,也包括這個冠狀動脈異常的部分,這個案例確實是有在超音波的時候發現有冠狀動脈擴大的情形。

全國累計確診率達 11.4%

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整體來講,本土累計感染的確診病例大概到達 11.4%,看到這 7 日的平均,每天已經開始約略往下降,前段時間在高原,那這段時間稍微往下降。他說,這禮拜從那時候連假幾天都相對比較少,6 萬多、5 萬多,然後到前幾天變 8 萬多,今天 7 萬多,大概這 7 天平均下來都是接近 7 萬,扣掉連假的因素,還是在 7 萬徘徊,沒有明顯的提高,整體的趨勢是在往下走。

陳時中提到,以六都來看的話,台北市跟新北市確診的病例數開始往下降,看起來是比較明顯。台北市現在感染率是11.98%,新北市17.43%,桃園市14.96%,所以北部的三都基本上確診率可以看到都是往下降。那中南部的話,台中市是9.37%、台南市8.38%、高雄市9.70%,等於有點開始像前陣子全國在10%以下的高原徘徊。

染疫康復者長新冠後遺症整合門診就醫流程

針對染疫康復後出現後遺症,如長新冠(Long COVID)的問題,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衛福部先前就委託了健保署來開設針對長新冠的情況,也就是「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醫療計畫」,希望提供整合性的醫療,免得有許多的 COVID-19 復原者覺得需要照顧的時候,要跑好多個門診,增加就醫困難度。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這個議題在去年 12 月 1 日的時候,健保署就公布一個國際上目前也在通用的COVID-19染疫後狀況的編碼U09.9,所謂的Post COVID Condition國際通用的診斷碼,可以讓醫師這邊來使用做診斷碼的通報。

羅一鈞表示,不過因為並不是法定傳染病,不具有通報的義務,實際上就是醫師在做內部或外部的一些統計的時候,可以來使用這一個診斷碼。他說,以一般就醫過程來講的話,確診解隔後的病人,可能容易出現的症狀,比如說呼吸道的一些症狀,皮膚的一些症狀,比如說有掉髮或者是紅疹,或者是說有一些跟憂鬱、焦慮、失眠等症狀。

羅一鈞說明,包括先前外界常提到的腦霧,可能是跟神經認知功能有關的一些症狀,以及就是像心悸、胸痛等等這些症狀,都是在這個染疫康復者門診常遇到的一些症狀,所以這部分都會有像是胸腔科或者是復健科的醫師,還有其他的一些相關科別的醫療團隊,會組成整合的照顧團隊,讓染疫康復的這些個案可以掛門診,之後有一站式的服務來進行相關的檢查跟治療。

另外,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2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歲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越南(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3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孫珞軒、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染疫後該如何恢復健康?在家就可輕鬆做的 3 級運動指南

確診後嘔吐、腹瀉不適!醫師、營養師揭舒緩靠「這幾招」